文昭:北京暴雨PK日本九州暴雨

【新唐人2012年7月24日訊】7月21日北京突降暴雨,讓紅朝帝都幾小時內成了水鄉澤國。截止目前官方批露出來的數字是37人死亡、7人失蹤、19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儘管當局聲稱這次暴雨是1951年北京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降水量,但客觀事實卻是北京每逢暴雨必淹,在豪華氣派的地表建築之下,排水管網多年未經修繕、擴建,不僅排澇能力低下、而且早已嚴重老化,根本無法應付暴雨天氣。

2007年8月6日,被乾旱所苦的北京也是一場暴雨後有多條路段積水,隔日的報紙說,頭一天晚上某些路段積水竟深達2米,也不遜色於今年的受災程度。《聯合早報》2007年8月7日的文章《大雨考驗北京下水道系統》中說:北京市的下水道幾乎堪稱“文物”。東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區地下有100多公里,600多條明清時期修建的排水管仍在使用。五年過去了,《聯合早報》的這篇文章今天登出來,只要把日期和個別字句略做修改,仍然具有時效性。這五年來北京市經過了奧運會、“60週年”大慶,耗費公帑銀兩無數,但排水系統還是一如既往。

2011年6月,北京也是一場暴雨後全城“泡湯”。可是之後的這一年時間裡,北京的“父母官”們仍然對擴建、改建排水管網無動於衷。官媒當時的解釋是,那是一場“百年一遇”的暴雨,意思是這種程度的降雨本來就少見,花錢去擴建管網其實是得不償失。此言聲猶在耳,沒想到今年這種“小概率事件”就再度上演。若要把這次水漫京城再歸結為突發的“極端天氣”,對上千萬的北京市民實在是交待不過去,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去年北京市規劃委的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主動透露說:老的管線是按一年一遇的降水標準設計的,新的管線是按照三年一遇的標準設計的。顯然,不管是新是舊,北京市的排水管網的設計都達不到實際的需要。其實只要吸取前幾年暴雨淹城的教訓,在這幾年時間裡,對北京市的排水管道多少用點心,有所擴建、翻新,今年的損失也不至於如此嚴重。如果“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變成年年都遇,那當然市政設施的建設也要跟上氣候變遷的步伐,而且還得超前一步,防患於未然。

既然拿暴雨是“小概率事件”為主上開脫有一定難度,喉舌媒體只好另辟蹊徑。正好7月中旬日本九州也連遭暴雨重創,這為中國的喉舌媒體和廣大網絡水軍們提供了極好的素材,於是日本水災慘況的影像在北京暴雨後頻頻見於各大媒體的顯要位置,對於日本死亡和失蹤人數的追蹤報道也及時而準確;網絡上也及時、大量地湧現了“不要苛責中國政府”的言論——日本不也遭水災嘛,不也死這麼多人嘛!據最新消息,日本九州北部從7月中旬開始的暴雨已造成30人死亡,2人失蹤。而北京暴雨的死亡人數在7月22日晚10點40分官方公佈有37人之後,截至本文完成的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沒有進一步更新。兩個數字在同一檔新聞節目中播出,給人的感覺是在類似的天災重創下,中日兩國的損失相近,中共政府似乎並沒有需要被特別指責之處。

筆者並非氣象專家,但是僅從公開的新聞資料出發,也不難辨別出看似相近的中日暴雨災害的損失數字,背後有怎樣差異的玄機。

首先是降雨的規模和受災的程度。7月15日,日本氣象廳的消息指3天內九州地區的降雨量達到800毫米,是史無前例的特大暴雨。然而大陸媒體公佈的數字是,7月21日-22日凌晨6點,北京市區平均降雨量累計170毫米;城區降雨量是215毫米。也就是說,從降雨總量來看,北京這次暴雨的程度遠不及日本。從單日的降雨量來計算,北京這場持續了接近一天的豪雨天氣降水量是城區215毫米,不及日本九州3天降雨800毫米的單日平均數。可這樣的豪雨天氣日本九州是至少持續了三天!

從瞬時雨量來看,北京監測到的1小時降雨量達到70毫米的氣象站有20余個;筆者檢索到最高的1小時降雨量是北京門頭溝龍泉,在21日下午13-14時1小時之內的降水量達到86.7毫米。而日本氣象廳公佈的數據是,這次九州暴雨最大雨量達到每小時100毫米。因此從各方面數據看,顯然日本所遭受的災情更加嚴峻。

其次,日本九州暴雨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主要是由於洪水、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造成的。然而據“新華網”7月22日的報導,本次北京暴雨一共引發兩次泥石流災害,分別發生在房山區霞雲嶺鄉莊戶魚骨寺、和房山區河北鎮鳥語林景區。一共只造成一人死亡和一人失蹤。至於剩下那36人死亡和6人失蹤,則是由於溺水、房屋浸水後倒塌、觸電等事件。在當前公佈的北京市區死亡的37人中, 溺水致死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擊致死1人、觸電死亡5人。這裡最值得關注的是“溺水死亡”一項。因為迄今並沒有河流決堤造成洪水淹灌北京城區的報導,那麼所謂“溺水”顯然是指由於排水不暢,城區某些地段積水過深造成的溺死。

《美國之音》的新聞稱,北京官方電視台畫面顯示,位於廣渠門一處立交橋下積水深達兩米以上,一輛受困水中的小轎車司機溺水後在醫院宣佈死亡。另外7月22日“新華網”的消息說, 京港澳高速公路16公里處一鐵路橋下嚴重積水,導致多台車輛被淹,22日上午已發現3名遇難者的遺體。北京的各種橋洞是每次暴雨的重災區,一旦車輛在橋下被堵,水位迅速上升而不及時逃出,司機就成了“瓮中之鱉”。這次暴雨從7月21日上午約10點開始,正是交通繁忙的時候,在官方宣佈的溺亡的25人中,有多少人是由於這個原因喪了命,實在是不得而知。在官方公佈死亡人數後,果然不出意外民間就有聲音質疑,認為實際死亡人數應遠超過37人。總體來說,日本暴雨中的死者,基本可以說遇難於“天災”,而北京的死亡人數裡,由於人禍致死的比例顯然要遠高於日本。

第三,日本九州的暴雨的主要災區是北部的福岡、佐賀、熊本和大分等縣(日本縣比市大),受災地區主要是鄉村。而中國的死亡37人、7人失蹤,只是北京市區內的數字。在號稱設施健全、先進,而且交通方便、反應和救援都相對及時的現代化大都市北京,一場暴雨都造成如此多的死亡,假如同樣規模的災害發生在較偏遠地區,或者發生在不那麼起眼、但同樣人口稠密的中小城市,會有多少同胞遇難、又有多少數字會被和諧,就實在不敢想像了。

國內的喉舌媒體和網絡評論員們,很喜歡在某些災害事件上做中外對比,以證明中共政府還不那麼糟、至少不是最糟的。但是做比較的對象和內容是都經過他們的精心篩選,至於事情的全貌他們是不會讓你知道的。

(新唐人首發)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