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失吸引力 外資現撤離潮

【新唐人2012年7月23日訊】(新唐人記者梁東綜合報導)外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曾一度下降,之後則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本月初出爐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以下簡稱“投資報告”)卻顯示,外商在中國的投資有新的下降跡象。

中共商務部公佈的相關數據也印證了眼下的外資形勢,今年1月至5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同比下降超過10%,實際使用外資下降近2%。

與此同時,流向東南亞的外國投資正在快速增加,顯示出外資跟中國脫離的跡象。這似乎意味著中國就要失去“世界工廠”的稱謂,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外商的撤離潮?而這一現象又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什麼影響?

“中國製造”失去吸引力 海內外生產成本差距縮小

不論是日常生活消費品行業、工業,還是其它行業,一些外企的回遷舉動近來已經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如,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把它的陶瓷杯製造從中國轉回美國中西部;福特汽車公司,要把1.2萬個工作崗位從墨西哥和中國遷回美國;號稱在中國擁有最大ATM安裝量的NCR公司,已經把部分ATM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美國佐治亞州的哥倫布;而首家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電力生產商,全球最大的獨立電力公司美國AES公司也即將告別在華的火電業務……

種種跡象表明,這並不是某些企業的個別行為。其實,今年3月以來,美國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已經紛紛將部分產品從中國多家代工工廠撤回本土生產。雖然離開中國的原因不盡相同,但他們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廉價的產品製造基地。

用工成本上升,已經成為所有企業的共識。如今大陸的產業工人,絕大多數是80後、90後,新生代的年輕人除了生存之外,觀點一直在變。他們不再像老一輩人那樣吃苦耐勞,而更追求對生活的享受。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們也不再是所謂的“鐵飯碗”,面對雇主要求加工的要求,很多人甚至以辭職來表示不滿。這種現像也不僅僅是在沿海地區發生,中西部地區的用工成本同樣也在大幅提高。

用工成本的上升即意味著中國與海外國家生產成本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波士頓諮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發布的《美國製造業歸來》的報告就指出,未來五年,在美國製造的產品,生產成本只比中國沿海城市略高5%到10% 。尤其是在中國喪失成本優勢的同時,更凸現了美國生產效率上的特長。

其中,以美元計的中國工資預計將每年增長15%-20%,超過了中國的生產率增速。在考慮美國的生產率後,中國沿海地區與美國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間曾經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差距,預計到2015年將縮減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再考慮到航運成本及諸如隱藏成本及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後,中國的成本優勢將變得更加微小。

投資商國內的政治因素

歐盟與美國分列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美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0.29%,歐盟對華投資下降了5.0%。美國投資基本持平,歐盟投資小幅下跌。

一直飽受經濟危機影響的歐盟顯然減少了其對外投資,而美國則出台了一系列重振本國製造業的政策。

奧巴馬年初在白宮曾對商業領袖發表演講,敦促他們將更多海外崗位帶回美國,推動美國國內的經濟增長,降低失業率。他還在2月6日的聯邦預算案中提出新的稅收法案,獎勵那些將工作崗位帶回美國和投資美國的公司,並誓言將終結那些外包工作崗位企業的稅務優惠。

除此之外,美國低價天然氣也吸引了製造業重返國土。而軟環境,例如知識產權風險和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成為重要的考慮因素。美國本身仍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因此,從理論上說,離客戶總是越近越好。

外資走向:美國企業回流中南亞成外商新寵

華爾街見聞網站總結了當前在中國的美國外資走向:部分美國企業從中國大陸回流到美國,其它的美國企業則在尋找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市場。所有的一切,是否預示著中國即將告別“世界工廠”的時代?會不會有一天,印度、越南等國家,成為國外頂級品牌的最大供應地?

BCG在2011年年末公佈的報告《美國製造業復興》中就已經預計有七大行業將回歸美國——運輸產品、計算機及電子產品、金屬製品、機械、塑料和橡膠、家電及電器設備、家具,它們在美國的合計消費額為2萬億美元。這七大行業也佔據了美國從中國年度進口額的70%。

BCG估計大約占美國從中國進口額30%的製造業可能回到美國,其中少部分將到墨西哥。日前的投資報告也顯示,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流入量顯著增長。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2012年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儘管中國仍被認為是對FDI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但流入中國製造業的FDI則減緩了增長步伐。基本可以確定的是,2012年上半年FDI整體下降幅度很大。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印尼和泰國的位置大幅提高,這兩個國家擴大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前景一片光明。

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最新發表的數據統計,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長率遠遠高出亞洲平均增長水平。《華爾街日報》日前也有報導稱,高科技製造商正湧向馬來西亞。隨著中國最低工資的大幅上升,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向低稅收和物流成本的國家。

無論如何,一個共識是,中國擁有無限的每日工資低於1美元的勞動力供應時代已經過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