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寧:中國經濟的謎底 一頭牛剝下兩張皮來!

【新唐人2012年6月27日訊】看一看我國入世這11年來的貨幣超發,你能發現中國經濟的奧秘。國內2011年GDP的47萬億,比2000年的8·9萬億翻了5倍。而目前的90萬億廣義貨幣M2,比2000年的12.12萬億翻了7倍多——7倍的貨幣超過了5倍的GDP。為什麼會超過?原因是這11年間進出口增長超過了GDP增長,超過的幅度恰恰與貨幣相等。貨幣增長雖然超過了GDP增長,卻與外貿增長保持了相同倍率——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0·47萬億到2004年突破1萬億,2007年突破2萬億,2009年負增長後2010年接近3萬億,再到2011年的3·6萬億,11年間翻了7·6倍——廣義貨幣M2也翻了7倍多。由此,你發現了國內的貨幣發行,是被進出口增長的強制結匯支配的,貨幣發行被印錢購匯牽著鼻子走了。外匯與貨幣這兩者捆綁在一起,結匯與發鈔這兩者合二為一,似乎是國內紙幣超發的謎底。

真是謎底嗎?還不是。如果央行只是花錢買進外匯,每買進1美元花出去7元人民幣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奧秘:7隻羊換回1頭牛,有得有失的保值交易有什麼奧秘?假如本幣7:1兌換美元,如同7隻羊換回1頭牛,那還有什麼稀奇?謎底不在這裡,謎底不在本幣7:1兌美元上,謎底是在本幣是0:1兌外幣上的——央行本來沒有錢,卻能空手套來牛——每印發7元人民幣就能換回1美元。也就是說,購匯的那7隻羊不是自己養大的,是開動印鈔機印出來的,買回來的這頭牛卻是別人養大的。結匯與發鈔合二為一之後,你看到本幣與外幣反倒一分為二了:1頭牛剝出了兩張皮,1美元剝出了7元人民幣,像是劉謙手下一頭牛變成了兩頭牛一樣。總之,牛是買回家裡了,可印出來的7隻羊也留在了國內,不是一張貨幣變成了兩張嗎?

不同於油畫,你知道一幅國畫揭紙能揭出兩幅來,印錢購匯就相當於「從一條牛身上剝下兩張皮來」,(列寧語)也就是一張紙幣揭出兩張來啦,不是嗎?

可見,以羊換牛不是外匯佔款的謎底,空手套牛才是其謎底。換言之,外匯佔款佔的不是已流通貨幣的保有量(M0),而是初始貨幣的增發量(M2)。央行用印出來的7隻羊換回1頭牛,那7隻羊是憑空新增加的。顯然,是央行這種印鈔購匯的魔術手法,製造了人民幣的超發與透支。對此,貨幣當局卻顯得很無辜,辯解說,強制結匯是被動投放貨幣,是基於人民幣變相的「美元本位」——美元越賺越多,依照匯率投放的人民幣也越來越多——每出口1美元商品,如果按照1:7的匯率增發人民幣,現有的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累積增發了23·29萬億基礎貨幣(外匯佔款),相當於2011年4.7萬億貨幣流通量(M0)的5倍。按照貨幣乘數也即貨幣供給擴張倍數,這23·29萬億初始貨幣派生的最終社會貨幣累積,會形成105萬億的市場購買力,你能不吃驚嗎?

一個11歲男孩為希臘償債支了個招術,就是一張紙幣揭出兩張來——希臘債務危機鬧來鬧去,鬧到要否退出歐元區了。為什麼?因為退出歐元區可以恢復發行本國貨幣,而重新拾起發鈔權就能轉嫁危機啦。剛剛獲得沃爾夫森經濟學獎的那個男孩,給希臘擺脫危機開出的處方,就類似於中國的印錢購匯:政府發行本國貨幣來徵購外幣,一筆錢變成了兩筆錢,騰出來的外匯就足夠清償任何債務啦。

國內有個盡人皆知的小幽默,說認字不全的孩子把「銀行」認成「很行」。於是孩子眼裡,滿街都是「工商很行」、「建設很行」、「農業很行」「交通很行」乃至「中國很行」、「中國人民很行」。銀行為什麼很行?因為銀行是特許的高風險金融槓桿企業。所有企業裡,銀行的資產負債率可以最高:僅有8%的自有資本,就可以舉債92%,四兩撥千斤地以少制多,使銀行變得很行。如果再加上只許我幹不許你幹的壟斷,國內的銀行想不賺錢也難。

然而,能以8%撬動92%的銀行還不是很行,更行的、最行的是無本萬利的發鈔行,能用0%的資本舉債100%。按理說發鈔得靠黃金儲備,但國內的發鈔歷來只憑政府信用。如果政府超限透支信用,發鈔行就會變得無本萬利。央行發出的初始貨幣叫銀根,也即基礎貨幣,是貨幣的源頭創造。商業銀行是貨幣的中下游流通,初始貨幣到流通貨幣有個2·5-3·5的放大係數。但放大係數再大,也不是增量而是保有量。發鈔權是發鈔行勝過一切商業銀行的更大特權。

「向印鈔機借錢就是向全國人民借錢。不要以為欠了印鈔機的錢就和你我無關了,憑空印出來的這些錢要和我們手中的錢爭奪購買力,我們原來的錢就貶值了。所以,向印鈔機借錢等同於向全國人民借錢。」(劉彥偉語)「世界很可能已經進入一個中央銀行印鈔票時代。一些國家不能夠在政治上、經濟上採取一種通過勒緊褲腰帶搞發明創造來還債的決心、意志和能力。他們想通過印鈔票的方法,通過通貨膨脹的方法,把他們的債務「脹」沒。「(余永定語)這裡說的一些國家,恐怕首先是指我國自己吧?加印紙幣就可以轉嫁危機,就可以把債務「脹」了:1套小房子100萬,1升汽油8元,高速公路每公里通行費0·6元以上,景區門票動輒60元,1顆白菜5元,1根蔥3元——債務早已開始轉嫁啦。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