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6月10日訊】(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綜合報導)6月7日落幕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北京峰會),是今年中國在多邊峰會外交舞臺上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動。2012年整個世界局勢複雜多變,在朝核、伊核、西亞北非局勢等熱點問題久拖未決的背景下,今年中共的周邊外交已經陷入重重困局,同時又正面臨無可回避的變局。有分析认为,正值中共最高層領導換屆前的緊張時刻,中共當局外交政策的重點,不得不由之前的總結式全方位外交,移回到業已危機四伏、變化多端的周邊外交。
《世界日報》6月8日發表社論表示,剛剛落幕的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北京峰會),標誌中國的外交政策開始重大轉折,正由中共18大前的“維穩外交”,轉向以化解難題为核心的“突破外交”;由領導層換屆前的總結式全方位外交,移回到周邊外交。
該社論形容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現狀“處處是雷”。南中國海的爭議、釣魚島領土爭端、中亞地區能源的糾葛和反恐,與印度間的克什米爾問題輪番爆發,這些現狀表明“中國周邊地區,由南到北,由東到西,處處是新病舊疾。”
文章認為,近期在中國周邊,至少有三個新的麻煩湧現。
一是朝鮮半島核問題,由於其政權的封建獨裁式傳承,造成了諸多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不僅是區域間的問題,也是全球性的危機,並且對一向拉攏朝鮮的中共本身也構成了麻煩。
二是西南後院的失守。中共當局者在緬甸終於迎來“民主春天”之際,採取了僵持的外交態度,而錯失了與翁山素姬修好的機會,令中國西南屏障將失。
三是南海之爭是中共當局正面臨的新問題。早在2002年,中共当局就和東盟諸國簽署了《南海各方行動宣言》,其後又與越南和菲律賓石油公司共同簽署《在南中國海協定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中共当局想要继续維持一種“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狀態,不料越南和菲律賓先後在南海領土和領海問題,向中國發難,這兩個國家還引入美國、日本介入其中,令南海問題更加複雜化。
文章表示,中共的周邊外交實質上已經陷入困局,北京外交系統自吹“日益從容”,以及把問題說成“成就”的做法,無助與化解現實面對的周邊困局。
文章分析認為,這個時候中共的外交政策,必須以周邊外交為重點,而這個時候的周邊外交,又必須要能有剛有柔、有進有退,在堅守原則、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找尋與相關國家的利益共同點。
文章表示,希望在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第五代領導層成形之際,中共的外交也同步實現全面轉型,“摒棄那些過時的外交思維,建構全新的外交戰略體系。”
中共外交在“國家利益”的幌子下常常墮落為非正義角色
《維基百科》在詮釋中共外交政策時表示,在中共掌管下的學校教育與媒體宣傳中常稱本國外交的基本政策為“反對霸權主義、擴張主義”,所以當中國被周邊國家看作是一個新的威脅時很多中國人都無法理解。
由于中共當局者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國際中國家的行為是為國家利益所驅動,而不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人權、普世價值,因此在外交上,中共当局者往往將“國家利益”放在意識形態之上。
有人指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出發點使得中共外交“常常扮演非正義的角色”,如利比亞內戰中,中共官方不但不譴責前政府軍的暴行,還站在支持卡紮菲政權的立場上,直到戰爭將近結束才承認反對派為合法政權。
《維基百科》表示,由於中共當局害怕引火焚身,所以經常以“不干涉內政”和經濟利益至上為由來回避全球各國發生的民主化運動,因此導致曾跟中國保持密切友好的國家,凡是經歷過民主轉型後,這些國家的新政權對中國的態度一直是不冷不熱的態度,例如東歐國家、東南亞的印尼和菲律賓、阿富汗、伊拉克、緬甸和利比亞等國。一些學者認為,這個現象表明中共當局的外交缺乏基本的國際正義,凸顯了中共“無正義外交”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