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岳飛在武漢(三)

【新唐人2012年6月3日訊】【編者的話】岳飛(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一一四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字鵬舉,河南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中國南宋名將,中華民族英雄。岳飛一生為保衛宋朝,統率岳家軍抗擊金軍,未嘗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接上期)

4 報國庵

漢陽翠微街轄區東南隅的報國巷緣于紀念岳飛精忠報國的壯舉而得名。當年岳飛父子遇害的噩耗傳到漢陽,百姓悲憤不已,議決在翠微峰東南約一里處的土台上(今紅偉工具廠南大門處)捐資興建報國庵,名為供佛,實為祭祀岳飛。此庵牆體以紅砂石砌成,一正兩偏共三間房,約二百平方米。庵堂竣工時,昏君趙構尚在位,奸臣秦檜仍專權,故庵中暫不塑岳飛像,暫不掛匾,僅題有「報國庵」之名。

隆興元年(西元一一六三年),孝宗皇帝趙眘繼位后,為岳飛平冤昭雪。此時,漢陽的報國庵擴建為岳飛堂,堂內立有岳飛像,並將岳飛生前所書「精忠報國」四字刻匾懸于堂內正殿,歲歲祭祀。

談及此「精忠報國」四字,另有一段佳話:當年岳家軍攻打逃往漢水北岸的金兵時,漢陽百姓紛紛獻策,並協助岳家軍扎制竹排、木排強渡漢水,從而為追擊並殲滅金兵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此,岳飛題此「精忠報國」四字相贈以示謝意。

元代以後至一九四九年後,人們依舊稱岳飛堂為報國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庵中還有三名老尼住持。古報國庵最終毀於一九五八年的中共「大躍進」時期。

民國時至「文革」前,漢陽民眾為紀念岳飛,還將此庵東北側的片狀民宅巷道亦稱作報國庵。一九六七年,該巷改名唯物八村;一九七二年,又因紀念岳飛而定名報國巷至今。

5 「兵藏閣」

史載:紹興四年(西元一一三四年)春,金軍大舉南下,進犯中原。岳飛上書高宗皇帝趙構,建議出兵收復被金軍及其傀儡所佔的襄陽、信陽等六郡。是年五月,岳飛被南宋朝廷命為漢陽軍制置使,率軍進發荊湖,一舉攻下郢州(今鍾祥);隨後兵分兩路,攻隨州,取襄陽,奪唐、鄧二州(州治分別在今河南唐河縣、鄧縣)及信陽軍。收復中原后的岳家軍班師鄂州(今武昌),並屯兵漢陽。

岳家軍愛民如父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因而深得民心,戰鬥力極強,故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說。他們深夜抵達漢陽時,生怕驚動了城中的百姓,帥府和兵寨均安扎于漢陽城西南約兩里之外的一片荒野之地。隨後,岳家軍在此地屯守並休整近十個月。

今漢陽攔江路西段與歸元寺路(翠微橫路)南端交會處,即是當年岳飛屯兵地,後人謂之兵藏閣。舊時,此地有茂林、修竹、墳塋、小崗,四周荒無人煙;「閣」中有池塘,嚴冬時塘面結滿冰凌,故後人還將兵藏閣諧稱冰塘角。

6 頓甲村與馬場湖

在兵藏閣西側,曾有當年岳家軍存放鎧甲、兵器之庫。「存放」和「放置」在漢陽方言中皆為「頓」,因而該庫附近的村莊又被後人謂之頓甲,今五里墩街與江堤街「插花」接壤處的鄧甲村(「頓」與「鄧」在漢陽方言中同音),即此。

頓(鄧)甲村西南部有一湖,古名漢陽東湖。此湖舊時由多個港汊、水塘構成,湖畔水豐草綠。相傳岳飛及部屬將士曾在該湖灘操練兵馬和放養馬匹,該湖由此又被稱作馬場湖或馬滄湖。今五里墩街、江堤街境內共有一條北通漢陽大道、南至下馬湖的長約兩公里的道路,亦名馬滄湖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馬場湖東南部的部分水域被填平建房,並由東向西建有長約二点五公里的馬鸚路。

7 翠微古井和翠微古池

漢陽翠微峰下的歸元寺一帶,曾有一些與岳飛相關的地名。

該寺之中的翠微古井和翠微古池,傳為當年岳家軍部分兵馬飲水處,至今保持完好。今遊人徜徉於歸元寺景區,即可目睹此古井和古池。

8 「得得處」

今漢陽歸元寺東南約四百米處,舊名「得得處」。今北京圖書館和湖北省博物館分別收藏的《清宣統年間武漢城鎮合圖》中即標有此「得得處」。「得得」系指駿馬奔騰的蹄聲,相傳「得得處」為岳飛當年馳馬夜歸之地。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五月,岳飛奉命再度揮師北伐,進駐襄陽。離開漢陽之前,他極度留戀這裏的山水,便趁十五月色,信馬由韁,從翠微峰到禹功磯,眺望大江如銀;又由大別山(今龜山)經月湖、梅子山至鳳棲山(今鳳凰山),面對漢陽的大好河山,聯想到歷經戰亂的國土和自己「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志未酬,這位年輕的元帥不禁思緒萬千,心潮澎湃。回到軍帳之中,秉燭執筆,且吟且書:

經年塵土滿征衣,得得尋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登池州翠微亭詩》

「得得處」及其周邊在清代至一九四九年初,被歸元寺僧人平整為田地,種植糧食蔬菜。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建為平田南村。八十年代後期又建成平田小區(東部)。

9 催子灣的傳說

今五里墩街五麒里社區北側,舊有一無名村灣,南宋以後稱作催子灣。關於此灣名的來歷,在漢陽民間代代相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岳飛屯兵漢陽時,一日散步到此,忽聞一老嫗哭聲,便循聲進屋,問其緣由。得知老嫗家境貧寒,守寡養大的兒子無錢娶妻,只得孤身一人闖蕩河南做買賣,去後生死未卜。岳飛有心幫助老嫗,便勸慰她說:「您莫要傷心。您的兒子歸來時若未賺到錢,就讓他到軍寨來找我。」

數日後,老嫗之子歸來,兩手空空如也,便找到岳飛。岳飛送給他一包銀子,他在千恩萬謝的同時,告訴岳飛:他在河南時被金兵抓住,捆綁數日,險些丟了性命。岳飛聽罷,說道:「這條路你走得熟,眼下攻敵需要摸清敵情,你再為我去一趟如何?」老嫗之子當即應承。他帶著銀子回到家中,娶了媳婦,可就再也不想啟程去河南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嫗著急起來,頻頻催兒子上路。兒子被催急了,只得灑淚與母、妻作別。從此,他再也沒有回來,但他在臨死前託人捎回了河南金軍的情報,岳家軍靠此情報打了幾場大勝仗。

有了這樁傳說中的往事,這個無名小灣就有了正名——催子灣。

10 岳飛街

清末民初成街。西南起於漢口黃興路,經車站路,東北與中山大道相接。舊時在漢口法租界內,由法界當局命名霞飛將軍街或稱霞飛街(霞飛為法國征戰非洲、亞洲的名將),當時此街曾為法國兵營及工部局、巡捕房等駐地,戒備森嚴。抗戰勝利收回法租界后,因該地名附有外來殖民侵略的印記,因而改由我國南宋抗金名將岳飛之名重新定名。

(待續)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