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23日訊】 今天中國究竟有沒有政治改革?這已經是個極具爭議的問題!民間普遍認為中國根本沒有開啟政改,而官方卻認為中國不僅早就開啟了政改,而且成就斐然。對於政改,社會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形同冰炭、勢如水火般相左的認識?這就說明中國社會已經產生嚴重的裂變,民間與官方對社會的感受已經形成對抗,社會共識已經破裂,中國已經面臨何去何從的歷史性抉擇。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性的十字路口。
一、官方的政改「成就斐然」論
目前對政改問題佔居官方主流話語的是「政改成就斐然」論,集中反映這種認識的是今年5月14日《求是》雜誌彙總了2009年以來官方對政改的一些論述,總歸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成就斐然」,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歸納,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基層群眾自治,選舉制度改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司法體制改革,人權事業不斷進步。
在 5月14日同一天,《人民日報》發文「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其中談到:人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層群眾自治健康發展,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熱情高漲,政府運行快步走向法制化、規範化。
由5月14日《求是》雜誌與《人民日報》同日發文,一個喊「政治體制改革成就斐然」,一個論「政治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可以看到代表官方最權威的對政改的定性:其一、中國早就在進行政治改革;其二、政治改卓有成效——「成就斐然」、「取得重大進展」。雖然從《求是》與《人民日報》對政改的論述中可以品讀出些許不同的味道,但總體官方最權威的兩大媒體肯定政改是一致的。
二、民間現實感受與成就論的反差
與官方高喊政改「成就斐然」或「重大進展」相反的是,中國民間根本就認為中國沒有政改,這不僅從大量的時政評論中對「沒有政改」論述比比皆是,而且近年來「改革已死」日益進入社會話語,也力證了這種對政改存在的否定。
如果說中國曾經探索過政改,那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胡耀邦、趙紫陽為主導的改革時期,那是真從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出發,全方位嘗試中國改革。然而,這種努力隨著八九年那場屠殺,就嘎然而止,從此中國政改就成為雷區。從那以來,中國究竟在進行著什麼樣的改革,對此被稱為「三寬」部長的朱厚澤先生在2009年3月紀念胡耀邦的一篇未刊稿中精闢地指出:「不搞政治體制改革、光搞經濟體制不行。經濟體制改革有兩條路線,一個是富民的,一個是富官的。現在名義上是搞國家富強,實際是壓榨老百姓。我們看得出來,確實是有兩種不同的政策。應當承認,國家這些年來,經濟確有發展,但一邊是政府大量提取資金,政府行政費用大幅增長,同時產生大量腐敗,另外一邊老百姓應該得到的實惠沒有得到,而且貧富差距在拉大。這不僅表現在政治體制改革不搞,而且在經濟建設裡邊究竟是按什麼路線搞?都很值得研究。事實上,不搞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勢必走到邪路上去,本來想富民,結果富了當官的。權力沒有制約,就要利用市場為自己撈好處嘛!」
民間「改革已死」與朱厚澤先生「不搞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勢必走到邪路上去」,就歷史性地蓋定了中國自從八九年後就根本沒有政治改革,而且經濟改革也是走到邪路上的。民間得出這種結論,並不是通過學理論證,而是來自切膚之痛。
我們只要看看:中國每年奔走在各級政府部門的上千萬的上訪民眾;逐年激增,以致去年達二十餘萬起的群體事件;維穩上升為官僚首要任務,結果越維穩越不穩,致使經費日增,近年維穩經費更超過軍費開支;每天全國各地因被公權力強拆強徵或枉法而逼得自殺事件屢屢發生;社會各種暴力事件,甚至屠童事件,投毒事件,觸目驚心;各種毒食品、毒藥品更是防不勝防;社會腐敗公行,官權肆虐,民不聊生。整個社會真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在這種滿目瘡痍下,民間對官府宣稱的「成就斐然」的切身感觸就是:民主政治容不得百姓講話,完全是官府說了算,事實是官主政治;基層自治是村民不知道村長與支書如何產生,幾十年村長支書一肩挑;選舉制度改革卻將大批獨立參選人監控、毆打,甚至拘留,將選舉專家姚立法軟禁、綁架;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就是勞教盛行,《刑訴法》73條、83條被廣泛使用;司法體制改革就是完全拋開法律,全面推行黑監獄、法教班、精神病,來打壓上訪,扼殺維權,禁絕異議;人權事業不斷進步,就是強調中國人權的特色性,拒斥普世價值,囚禁陳光誠、重罰艾未未、重判劉曉波、劉賢斌、陳衛、陳西等等。一個自詡政治改革「成就斐然」的社會竟然容不下中國著名憲政學者張祖樺先生一本《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的書,這是對政改成就論的多大諷刺!
在這種狀況下,中國民間怎麼會產生已經政改的意念?如果政改「成就斐然」,又怎麼會如此民怨沸騰?
三、轉型陷阱與政改自娛
中國官府與民間對政改的看法如此別同天壤,讓人不得不追問官府怎麼會視民瘼於不顧而能說出「成就斐然」的壯語?如果說官府完全是與民為敵,故意自欺欺人,與民間感受唱反調,那可能是偏頗的。說實在的,得出政改「成就斐然」應該更反映了官府的真實感受,可以說中國官府對八九之後的社會變化是發自肺腑地認同,是出自真誠地謳歌的。如果將近二十幾年來中國官府近乎歇斯底里的歌頌中國社會的繁榮與進步視同欺騙天下、愚弄百姓,那就是太不瞭解官府的實質了。
對於中國官府對政改得出「成就斐然」結論的原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立平先生所率領的課題組,最近發佈的第三份「社會進步研究報告」——《中等收入陷阱還是轉型陷阱?》,做出了權威性的解答。在報告中,課題組闡述「轉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進一步變革的過程,要求維持現狀,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徵的體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於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並由此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和經濟社會問題的不斷積累。「轉型陷阱」的主要表現則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畸形化。課題組進一步指出:中國現在所處的狀態既不是改革處於膠著狀態,也不是改革受挫,也不是改革處於停滯狀態,甚至也不是向舊體制倒退,而是將轉型中某一特殊「過渡形態」定型化,形成以維護既得利益為主要目標的混合型體制。
這個「轉型陷阱」就揭示出,中國社會近二十幾年來的一切改革都最後以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為終結,也就是說一切的改革都是權貴集團分權分利的變換形式,最後指向都是權貴利益最大化。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政治改革當然就淪為既得利益集團固化利益最大化的制度保障。如果對此有人還有異議,那麼只要看看官方公開宣示的政治改革目標,就一目瞭然。
中國官方非常明確地指出政治改革的總目標:第一,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第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第三,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 對於這個總目標,我們只要問一下社會發展究竟是為了某個制度還是為了全體公民的福祉,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了公民的權利得到保障?即社會是為了制度,還是制度為了社會?
當一個社會的改革是為了鞏固事先設定的某個制度時,這種改革就成為權力統治的工具,最後的旨歸就是鞏固統治權,就是維護既得利益最大化,而在此前提下,一切所謂政治改革就只能是對利益最大化的制度性架構。這樣的改革不正是過往二十幾年中國的真實政治改革寫照嗎?面對這種的改革,權貴集團能不發出由衷的歡呼?所以政改「成就斐然」論是他們發自肺腑的讚美,是他們自我陶醉的呻吟!由此可見,權貴集團在過往的政改中實在是享盡歡樂。因此也可以說,中國八九之後的政治改革不過是權力統治集團分權分利、自娛自樂的遊戲而已,天下民眾在這場遊戲中只充當竭盡血汗被綁架著來奉陪的看客,是被權貴肆意把玩的戲偶,是被肆意用來漁利的對象。
當政改成為社會某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時,這種政改就是某集團的自娛自樂,自然也就無法得到社會民間的認同,於是民間的「沒有政改」與官府的政改「成就斐然」的對峙就成為必然。在這種對峙中,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官民衝突日益加劇,社會整體性災難如影隨形。面對這種狀況,社會無法延續發展。
四、開啟真正意義上的政改
一個深陷於權力自娛下的政改社會,是只有裂變、衝突、災難的社會,是沒有希望與前途的社會,要想扭轉這種狀況,開啟社會美好未來,就必須終止這種權力自娛式的政治改革,癒合社會裂痕,修復民眾傷痛,重建官民共識,啟動為社會普羅大眾接受的造福於全民的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
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就是「權力歸位」與「還權於民」的改革。所謂權力歸位就是將權力受限於憲法範圍內,不使其氾濫、肆虐,危害民眾。所謂還權於民就是落實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各項權利,使公民能真正享有做人的尊嚴、平等與公平正義。
真正意義上的政改必須衝破小集團的自娛分權分利,讓廣大民眾充分參與,以民眾利益為旨歸,以切實落實與保護民眾權利為衡器,疏通各種公民參政議政的渠道,打破各種利益集團的壁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廣大民眾參與政改的熱情,才能最大範圍地達成社會共識,凝聚社會改革力量,開啟中國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2012年5月
文章來源:《民主中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