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洲大選為鑑 美應汲取教訓

【新唐人2012年5月9日訊】(中央社紐約8日綜合外電報導)一般認為,法國與希臘選舉結果是對緊縮政策的否決。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網站(CNNMoney)今天報導,這對美國的財政決策者而言,至少有2個重要教訓。美國債務在10-20年內就會增加到無法維持的地步。

一.財政政策急轉彎的危險:拖了很久才處理財政不平衡的問題,然後試圖在幾乎一夜之間就實施撙節措施,這會招致各種經濟與政治困境。

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Sloane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強生(Simon Johnson)說:「你想踩煞車的時候,不管時點為何,都會很困難。所以在不須要的時候,能免則免。」

美國與許多歐元區國家不同,金融市場暫時沒有逼迫美國踩煞車。

那是因為美國的財政狀況與負債累累的歐元區國家有3大差異。美國控制自己的貨幣,因此能夠利用美元協助管理經濟。美國經濟規模龐大且多元,同時美國政府仍能以非常低的利率借貸,因為市場認為美國是安全的避風港。

但強生也說:「我們不應該自滿。我們的財政調整速度可以慢一點,但現在就得開始。」

速度能多慢,他說:「用20年來調整是妥當作法。我們沒必要像歐洲各國一樣,數年就要達成目標。」

逐步推展計劃意謂,短期經濟不受影響,個人也有時間對未來的改變擬訂因應計劃。

當然,知易行難。擬訂計劃必須就計劃內容達成協議。到目前為止,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並不擅長達成協議。

兩黨在年底前會有改進機會。如果國會兩黨議員未能達成妥協,他們將啟動設計不良的撙節方案,屆時快要失效的政策將使支出減少和稅賦增加到總計數兆美元。

二.民眾期待所形成的危險:美國可自法國選舉特別汲取到的第二個教訓,在於民之所欲與其為實現所欲而願付出的代價間,出現了落差。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格夫(Ken Rogoff )認為,與其說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當選總統代表法國民眾拒絕撙節措施,不如說是法國人民抗拒德國在歐元區的影響力,也不希望德國發揮領導作用以推動歐元區撙節政策。

羅格夫說,法國「不希望失去任何主權」,而「在美國,人民希望享受政府服務,但不想付錢」。

除非政治人物願意對選民說實話,同時選民願意聆聽恢復財政永續性的務實計劃,否則預算問題要有所進展,實在困難。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