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姊妹志工情 融入台灣味

【新唐人2012年5月5日訊】志工台灣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5日電)麻油雞酒是台灣媳婦必吃的月子餐,卻也是南洋媳婦難以適應的台灣味,桃園縣觀音鄉的阮氏碧水和一群外籍配偶志工隊,調和台灣味與南洋味,幫助南洋姊妹融入台灣社會。

桃園縣觀音鄉6萬人,外籍配偶超過400多人。許多女性新住民離鄉背井,人生地不熟,尚未適應台灣風俗習慣,就懷有身孕,要產檢、打預防針,語言溝通有障礙,於是觀音鄉衛生所在民國97年成立保健志工隊,前輩南洋姊妹來幫忙。

觀音鄉新住民關懷協會副會長阮氏碧水正是其中之一,她經由同鄉友人介紹而相親結婚,10多年前嫁進羅家,在包容的環境中,白天持家照顧小孩,晚上學中文,從義工老師口中得知衛生所找志工,夫家鼓勵她加入,全家都成為志工,她的丈夫是義消,婆婆是愛心媽媽。

在文化摩擦與調適的過程中,口味往往最難適應,碧水說,越南人的口味比較重,獨獨不習慣米酒味,可是台灣料理少不了米酒,越南的媳婦愛吃酸吃辣,婆婆卻吃不慣,彼此妥協之後,坐月子的麻油雞、炒豬肝沒有米酒味。

碧水非常能夠體會雞酒(客家麻油雞)勾起南洋姊妹的思鄉情壞,有個台灣婆婆打電話到衛生所搬救兵,她想:「至於我會說國語,台語還說得上幾句」,到婆婆家走一趟,看到哭哭啼啼的南洋姊妹,原來媳婦吃不習慣,還懷孕了,想家,更想越南家鄉的媽媽。

這樣的志工服務,最困難的就是打開別人的心結,碧水用語言溝通技巧,分享自己的經驗,善體人意,耐心開導,她發現,外籍配偶們原本不相識,建立了信任關係,只要說開了,「大家都是好姊妹」,遠嫁來台灣,要互相照顧。

不過,有時她即使是穿著保健志工服務背心上門,或者由衛生局人員陪同,好心卻被人誤會「你是來帶壞我們家的媳婦」。

有一次,有個外籍配偶的丈夫告訴碧水:「我老婆只是心情不好」,碧水私下旁敲側擊,當事人卸下心防後吐露真相,原來異國婚姻下藏著家庭暴力,做丈夫的酒品極差,常常藉酒裝瘋打老婆。

觀音鄉衛生所人員郭雅苓指出,碰到類似情況,衛生所志工們幫忙通報家暴,新住民志工到府關懷訪視,服務範圍早就超過兒童預防接種項目、生長發育檢查等優生保健範圍。

碧水服務對象不僅是外籍配偶,也有台灣鄉親。她說,一開始,有的觀音鄉親對她投以異樣的眼光,無聲地替她烙上「用錢買來的」的負面印象,她心裡難受,想著,「我們好的那一面,你都沒有看到」,也不必多說什麼,反正做就對了。

歸結新住民常遇到疑難,主要都是語言溝通及適應問題,逢年過節時,志工隊相招鄉親扶老攜幼,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烤肉,春節做些應景食品,新住民們也帶來越式春捲、河粉湯等家鄉味,母親節相邀去鄉公所打電話回娘家,在輕輕鬆鬆的氣氛中,拉近彼此的距離。

漸漸地,碧水聽到愈來愈多說對她說:「妳人很好嘛!」還有人打趣說,「碧水呀!妳有身分證,人緣又這麼好,你可以出來選鄉長,我投妳一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