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效應 陳光誠成自由象徵

【新唐人2012年5月4日訊】(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3日專電)中國大陸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讓大陸官方顏面盡失且重損國際形象,而美國政府將人權放在經濟背後的現實政策,經媒體報導後,使他成為全球爭取自由和人權的全新標竿人物。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編輯費希(Isaac Stone Fish),用電影「大國民」(Citizen Kane)形容陳光誠(Citizen Chen)已成為全球爭取自由的全新象徵和標竿人物,並指出陳代表中國大陸未來民主的希望。

雖然事件還沒落幕,疑點有待日後釐清,不過陳光誠進入醫院,表明是在威脅下離開美國大使館,因而改變留在大陸的決定,已讓美方陣腳大亂,國務院和駐北京大使駱家輝相繼出面澄清,都顯示當前美國政策對人權議題的有限關注。

親自參與陳光誠案的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孔榮傑(Jerome Cohen)2日在一場說明會指出,陳案是美中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一場最驚心動魄,充滿創意的賽局,到目前還看不出如何收場,不過陳本人和美方都認為,離開使館是較好的選擇。

孔榮傑與陳光誠深入對談,瞭解陳在美國使館期間,願意留在中國的意願。孔榮傑說,如果陳來到美國將消失在人群,毫無影響力,對睿智的陳來說,等同放棄40年的人生,不是有吸引力的抉擇。

陳案是否代表美國政府在中國問題的挫敗,仍言之過早,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時代週刊等主流媒體,都未對事件發表評論,華府智庫人士仍在觀察奥巴馬政府如何處理,及陳光誠能否依意願和家人前往美國。

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昨日在記者會上,首度公開美方與中方的協議細節,以及陳光誠離開使館前,美方依照程序徵詢陳的意願,但仍遭媒體質疑美國官員在中國面前「太天真」。

時代(Time)雜誌記者畢區(Hannah Beech)認為,問題在於美方接受中方承諾陳光誠的未來和安全,把人交給當局,不是太天真就是有其他考量。

多次見過陳光誠的畢區報導,陳光誠真能進入大學讀法律嗎?可以見朋友嗎?目前他在山東的家庭成員仍然下落不明,人在哪裡?當希拉里離開後,陳是否會重回公安之手?現在陳要求美國庇護該如何處理?

眼前太多問題,太少答案。畢區說,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陳光誠和妻兒留在醫院,隔離於他想要加入的世界之外。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