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京展對話 評:恐無戰略性成果

【新唐人2012年5月3日訊】美中第四輪戰略與經濟對話3號起在北京展開。有專家認為,依兩國目前處境,可能雙方都不會有太多的讓步。其中,對伊朗經濟制裁石油輸出問題,比較敏感而急迫。而美方將提出人權問題也將使各界聚焦。

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週四到週五在北京舉行。據了解,包括讓人民幣升值、減少進口伊朗石油、批評北韓射試火箭和支持敘利亞和平計劃等議題,雙方進行磋商。

稍早,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引用國務卿希拉里的說法對外指出,美中必須在困難議題上磨合。

經濟學家謝田分析,近期,美國、歐洲等國家以實施經濟制裁的壓力,要求伊朗放棄發展核武器。因此,一些保險公司已停止給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海運石油運輸公司提供保險。有傳言說,一些中國企業準備要求中共當局擔保,讓伊朗石油出口到中國。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經濟學家謝田:「我覺得美國政府一定會在這個議題上要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政府不要這樣做。中國政府也許政治上他可能願意這樣做,能夠保證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但從經濟上這個風險可能也太大,所以這件事情我覺得是蠻敏感和蠻緊迫的問題。」

另外,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動身到中國之前已表示,將在會談中提到人權問題。那麼陳光誠當然是最新的焦點。

時事評論家橫河指出,目前顯然有人欺騙了美國的談判對手,因為陳光誠向外媒說,中共以他妻子的生命作威脅,迫使他離開美國駐北京大使館。

時事評論家橫河:「這個威脅實際上是向美國政府挑戰,也是向全人類的道德底線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很有必要在這個會議上把它提出來﹔因為無論是戰略,還是經濟它都和人權分不開的,這個,一個國家的人權災難,一定會造成世界的人權災難。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美國方面更應該把它提出來。」

目前,美國適逢大選年。謝田分析,奧巴馬必然不願意在人權上丟分,但也希望在經濟復甦上能夠有所突破。因此,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經濟學家謝田:「但是我想中國政府可能面對的困難更大,一個是陳光誠也好或是那個薄熙來,這些一系列事件已經搞得他們焦頭爛額,那麼實際上國內的矛盾和危機,我想遠遠超出了外交或對外事務上的一些考量。所以我想這兩個政府現在,都不會有太多的讓步,這個對話恐怕不會取得戰略性的成果。」

新唐人記者梁欣、施怡君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