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誠離陸 學者:方勵之模式

【新唐人2012年4月28日訊】(中央社記者鄭崇生台北28日電)大陸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成功脫逃,但人仍在大陸,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廖福特認為,陳光誠真要離開大陸恐怕也是採取「方勵之模式」,得等上一段很長時間。

廖福特曾任台灣國際法學會秘書長、長期關注人權議題,他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剛過世的大陸科學家方勵之當年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也是和太太滯留美國大使館1年多才離開中國大陸。

時任美國駐中國大使的李潔明(James R. Lilley)就曾在回憶錄中提到整個營救過程。當時大陸公安突擊隊還曾一度考慮要闖進美國大使館劫人,中美從角力、談判,到最後送走方勵之,猶如電影情節般。

廖福特分析,美國國務院現階段對陳光誠人是否在美國大使館當然「沒有評論」,因為有方勵之的前例可循,一旦透漏太多訊息,對陳光誠未來不是好事。

據「對華援助協會」(China Aid)主席傅希秋(Bob Fu)轉述,「我們問他(陳光誠)是否願意離開中國,他非常不願意,並表示,他想在中國為他的公民權抗爭到底。他想過著跟中國公民一樣的正常生活。」

廖福特認為,事情發展至今,陳光誠想和一般人一樣、安全地在大陸生活可能性太低,「只有離開才能確保不再受到監控虐待」,但要離境,中美兩國得透過各種管道協商、溝通,才能找出雙方都接受的解決之道,「這勢必需要一段時間」,也因此,採取「方勵之模式」可能性極高。

他說,大陸寧可砸大錢在維持穩定上,卻不願花一點心思改善老百姓的權利,才會讓陳光誠這樣原本再平常不過的民眾,變成世界矚目的維權人士,是中國大陸自己把自己陷入如此尷尬的情況。

廖福特也呼籲,中華民國政府日前才發布人權報告,顯示我們是重視人權的國家,趁著兩岸關係良好之際更應該「適時適當地」說說話,「把台灣對人權的意念放進去」,因為如果我們都不說,誰能保證哪一天大陸不會這樣對待台商?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提到陳光誠事件,最近1次是去年11月。

陳光誠逃離山東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努蘭(Victoria Nuland)在例行記者會上不願發表評論,白宮也拒絕回答希拉里和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5月於北京舉行的第4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否延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