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天】世界讀書日

【新唐人2012年4月23日訊】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和版權日」,或「世界閱讀日」。2012年4月23日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其主題是:「閱讀,讓我們的世界更豐富」。

歷史由來

世界讀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而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最初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誌』的報導,「世界讀書日」來源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於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徵。而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25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讀書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讀書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於是,1995年10月25日至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旨在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時希望藉此鼓勵世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樂趣,增強對版權的保護意識,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不可替代貢獻的人表示敬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蒲幌一郎曾公開撰文,稱圖書和版權作為人之創造精神的重要推動力,「在爭取和平的鬥爭中發揮著突出作用」。

特殊日子

選擇4月23日作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是因為這一天在世界文學領域具有紀念意義。這一天是世界文學巨匠英國作家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辭世紀念日。許多著名作家如莫里斯•德呂翁、弗拉基米爾•納博和曼努埃爾•梅希亞•瓦列霍等也都是在4月23日出生或辭世的。

衍生活動

為提高公眾對閱讀的興趣和促進圖書出版,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讀書日」的框架下發起了「世界書都計劃」,並宣布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為2001年的「世界書都」。此後,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書都」的稱號。

歷年當選「世界圖書首都」的城市:

馬德里(西班牙,2001年)
亞歷山大(埃及,2002年)
新德里(印度,2003年)
安特衛普(比利時,2004年)
蒙特利爾(加拿大,2005年)
都靈(意大利,2006年)
波哥大(哥倫比亞,2007年)
阿姆斯特丹(荷蘭,2008年)
貝魯特(黎巴嫩,2009年)
盧布爾雅那(斯洛維尼亞,2010年)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2011年)
埃里溫(亞美尼亞,2012年)

設立意義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知識和文化的傳播、交流和融合。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類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徑。

設立「世界讀書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的意義在於: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

新唐人首發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