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23日訊】3月25日香港選出新特首梁振英之後,3月29日廉政公署拘捕前政務司長許仕仁與新鴻基地產公司聯席主席及董事總經理郭炳江與郭炳聯兩兄弟。政務司長是僅次於特首的高官,新鴻基地產是香港最大地產公司,事件的轟動程度可想而知。
香港高官與地產富豪被捕 事件敏感
廉署拘捕的原因是官商勾結,相信也是事出有因,但是因為許仕仁與現任特首曾蔭權,及辭政務司長職務後參選特首後落敗的唐英年關係不錯,而新地的郭氏兄弟又是在特首選舉中挺唐英年,因此選後立即發生這個事件,雖然沒有證據說明是政治清算,但是事件還是十分敏感。
香港的四家大地產公司,除了新地、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其他兩家是恆基地產與新世界發展。這四大地產商原先都是積極支持唐英年的,尤其是李嘉誠,在中國國家副主席、主管港澳事務的習近平召見後,還婉拒挺梁振英,但是最後投票時,恆基地產與新世界發展的老闆還是轉而挺梁振英,其中新世界發展的第二代鄭家純上台表態,讓人感到世態的炎涼。
不過說起新鴻基地產遭到如此遭遇,也是說來話長。嚴格說來,他們也不全是挺唐的,因為其實他們有三兄弟,老大郭炳湘倒是挺梁的,只是2008年發生「家變」後,他已失去權力。由於這次沒有拘捕他,因此也有傳說事件是他揭發的,但是他拒絕表態。
新鴻基地產的創辦人是郭得勝,1958年就與馮景禧、李兆基等合組公司,經營地產,1973年3人分道揚鑣,郭得勝這一份正式改名為新鴻基地產。1990年郭得勝去世,就由三兄弟「集體領導」。多年來公司被譽為香港管理最佳的公司,也說明三兄弟合作無間。但是實際上郭得勝的遺孀郭老太鄺肖卿以最大股東與家長身分掌控三兄弟。
2008年的家變,是郭炳湘以「休假」為名被解除主席兼行政總裁職務。原因是他頗為信任的一位女性朋友唐錦馨加入公司,還涉及公司經營方針的不同看法,因此遭弟弟郭炳江及郭炳聯反對,而母親鄺肖卿為了家族利益,與兩幼子同一陣線,暫停郭炳湘在公司的職務。
在廉署拘捕許仕仁與郭炳江、郭炳聯以後,中共喉舌《大公報》發表一篇署名文章「兄弟鬩牆恩義絕 淚斬馬謖豈無因」說:
「如此事情一擱經年,老大心有不甘,但又無可奈何;直到香江出現一位『高人』,老大知道機會來了,於是把私藏的『密件』再複印一份,送到『高人』手上。『高人』一看嚇出一身冷汗,自己如果接過這『燙手山芋』,不是要落個『對付地產界』的惡名?」
「『高人』是有名的『精仔』一名,遂一句『唔該』(粵語『多謝』、『麻煩你了』之意),又把『波』(球)踢回去給現任『話事人』,『當朝』的事請當朝處理,勿為難後人。」
文中的「高人」就是新當選特首的梁振英,「現任話事人」就是現任特首曾蔭權。也就是說,梁振英強迫曾蔭權在離任前要處理這件事情。由於許仕仁是曾蔭權出任特首時候的政務司長,雖是足智多謀的「橋王」,最終還是成為曾蔭權下手的馬謖。
這樣重大的事件,傳說在廉署「躺」了多年,曾蔭權沒有處理,郭炳湘才向梁振英投訴。梁振英也必然要向中聯辦匯報,何況許仕仁還是現任全國政協常委,郭炳江是上海市政協委員,郭炳聯是北京市政協委員;中聯辦將之透過喉舌發表,以洗清梁振英「清算」之嫌。廉署拘人時,曾蔭權正巧「休假」不在香港,實在是「吾不欲觀之矣」。
高薪養廉未能止貪欲
至於許仕仁與新地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導致廉署出手?根據媒體報導,許仕仁由出任積金局行政總監至任職政務司長期間,涉嫌有系統地接受新地的利益,包括免租入住禮頓山的豪宅及獲得鉅額透支戶口。據悉,許仕仁過去多年來涉及收受的利益,估計達數以千萬港元。我們且看看許仕仁簡歷的最後部分:
2000年6月離開公務員隊伍,任強積金管理局管理局行政總監;
2003年8月離開強積金管理局,自組顧問公司,並出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屬下的九龍巴士公司董事;
2003年年屆五十五歲時已領取過一筆四百八十多萬元退休金,每月長俸八萬六千多元;
2005年6月30日;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提名和建議,國務院任命為政務司司長;
2007年7月1日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可見在離開公務員隊伍後,許仕仁就在新地任職,足以說明他與財團的關係,然而曾蔭權居然還回聘他出任政務司長。而許仕仁出身富裕之家,看來高薪養廉未能制止人類的貪欲。
在財團提供許仕仁免費豪宅之後,後來還揭發出有其他財團也提供曾蔭權在深圳的多年免費豪宅,正是後繼有人。而這些現在被揭發出來的官商勾結事情,都發生在香港主權轉移的九七之後!雖然我們不能武斷說九七前沒有官商勾結的情事,但是事實的確說明,九七後問題顯然極為嚴重,為何會這麼快的墮落?想來無非是「近墨者黑」也。不論是許仕仁還是曾蔭權都會想到,他們的國內同事,哪個沒有幾間豪宅,他們做得,為何我們做不得?
問題是梁振英上台後,事情就解決了嗎?競逐特首期間被喻為「狼」的梁振英其實也不清白,被爆十年前的西九龍設計比賽中就沒有利益迴避,此事可能因為他的上台而不會追究了。這匹餓狼上台後,會不會吃得更凶,也許是大家應該密切注視的。
文章來源:《看》杂志 第110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