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油電雙漲 房價未必

【新唐人2012年4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19日電)油電價漲形成通膨隱憂,房屋成了保值產品,建商發現最近各建案來客量增加,不過建商並不認為油電漲價就一定促成房價漲,畢竟市場供需機制及消費者接受度仍左右市場買氣。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昨天開會,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會後表示,會中討論認為房價對其他民生物價有帶領作用,如果房價大幅上漲會形成強烈預期心理,未來會深入瞭解追蹤此議題;且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會中提及,房價的漲跌對整體民生物價有影響作用。

而近來市場傳聞部份建商打著「油電價格雙漲」的影響,可能要推升房價1到3成之多,以激勵市場買氣;碰巧今天又傳出位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邊的「勤美璞真」頂樓以每坪304萬元轉手售出。

建商和房仲們發現,2月到3月以來,北、中、南房市買氣回籠,各地的房屋買賣移轉棟數增加不少,但還未回歸到金融海嘯之後的市場反彈旺盛程度,最近買氣較旺,主要是受到油電雙漲,房屋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又比投資股市更好,因此需求增長,相對形成房價的支撐。

不過油電價格上漲是否真的帶動房價上漲?建商真的打算趁勢拉抬房價?遠雄企業團副總經理蔡宗易表示,遠雄並沒有趁機漲價,主要是運輸的油費上漲佔房價多少比率?如果趁油價上漲就抬高房價,實在說不過去。

蔡宗易認為,從5月中起展開的電價上漲影響層面大得多,主要是很多建材的生產是利用離峰用電,而偏巧離峰用電的價格漲幅高達6成,理論上建材成本增加,房價就會增加一定比率,但問題是,漲價後消費者能接受嗎?

他認為,現在喊漲不是因為物價的上漲,而是供需的變化所引起,未來應該要計算油、電上漲後到底影響多少成本,再由供應商、建商和消費者共同分擔漲幅,不可能100%全數轉嫁給消費者,若真如此,消費者早就嚇跑了。

長虹建設財務長陳茂慶認為,房價漲太快、太多,市場能不能接受是一大問題,若是很難銷售出去,反而會造成建商自己的財務出狀況,因此應該忠實反應自己所興建的房屋價值,而非隨市場喊價而上漲。

陳茂慶認為,國民所得無法有效提升是一大隱憂;同時利用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活機能等,將房屋的需求從台北市向外擴散,這才是政府積極要進行的重要政策,至於區域路段出現極高房價,那也是買賣達成協議後的決定。

高雄最大建商京城建設協理周敬恆說,這一波油電價格上漲促發通膨隱憂更加深了國人「有土斯有財」的根深蒂固觀念,因此近來各推案現場來客量增加不少,似乎將近一年以來的鬱悶買盤全數激勵出籠。

周敬恆認為,雖然來客量多,但並不表示房價立刻要上漲,一方面要衡量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價格能否為市場所接受。

最近在台中七期重劃區推出「東方帝國」豪宅的總太建設表示,一般營建成本佔房屋總成本的3成,最重的還是土地價格;而中、南部房地產幾乎都是「先建後售」型,房屋已經建好,何來建材成本上漲推動房價上漲的機制?反而是等待時間的成本拉長了。

總太建設指出,「先建後售」型房屋的無法掌握風險比「預售屋」小很多;對於未來要推出興建的首購案「春上」,目前總太也未決定漲價,還要再經過細部評估。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說,從3月和2月的各縣市政府發布房屋移轉棟數統計來看,確實有買氣回升的情形,顯示民眾購屋意願明顯,但是仍堅持價格的合理性,若是房價忽然上漲,購屋人豈會輕易接受,受影響的反而是賣方的交易時間拖長,畢竟市場機制會發揮一定的角色。

蘇啟榮認為,營建成本不是造成房價上漲的主因,而應該是實際的市場需求所造成。

而興建房屋必用的水泥業則說,自從去年底政府對從大陸進口的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後,台灣的水泥報價回復到約每公噸新台幣2200元到2300元,目前報價未變,再加上台灣的水泥根本就是「供過於求」,何來漲價的激勵?

水泥業指出,台灣兩大水泥業者台泥、亞泥都有汽電共生和餘熱發電設備,電價上漲的影響較小,但還是要很努力的節約,而反映在水泥產品的售價上並不會暴起暴落或是「說漲就漲」,畢竟還有和客戶之間的合約關係與市場倫理與機制。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