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27日訊】(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7日電)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功能檢查室主任陳健麟研究胃食道逆流症,發現可能與嘌呤接受體神經傳導基因異常有關,因神經傳導存在障礙,導致有些病患對早期症狀沒感覺而延誤就醫。
陳健麟指出,胃食道逆流症是比較慢性的疾病,臨床上常有病患覺得不舒服到院治療時,胃酸逆流症狀已經很嚴重。
對於部分病患在胃酸逆流發生初期未感到不適的情形,陳健麟感到相當困惑,而開始研究每個人食道黏膜對胃酸逆流的刺激反應機轉是否不同。
陳健麟與慈濟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謝坤叡合作,運用分子生物學進行嘌呤接受體(Purinergic receptors)基因檢測,探討食道黏膜上皮細胞的接受體對胃酸刺激的關係。
陳健麟的研究結果發現,食道細胞上的接受體會因人而異,有些嘌呤接受體對胃酸反射機轉不同,在部分長期胃酸逆流的患者裡面,因為神經傳導存在一些障礙,反射機轉變遲鈍,導致早期對胃酸逆流的症狀沒什麼感覺,而延誤就醫診斷,結果病狀越拖越嚴重。
這項研究也發現,部分病患的食道細胞接受體比較敏感,在胃酸逆流症狀輕微時,就會感受到不舒服,而及時就醫診斷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表示,這項研究證實胃酸逆流症與食道黏膜細胞嘌呤接受體基因異常間的關係,未來將有助改善胃酸逆流症患者的診斷與治療;這項研究也已獲得美國胃腸學會醫學科學會議的傑出論文獎。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2/03/27/a678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