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9日電)大學入學管道之一「繁星推薦」今年開出最多招生名額,卻也衍生出增額錄取問題;外界關心明年是否要增加名額,教育部喊出這已是「妥善的量」,適量的繁星才能點點發光。
高中升大學的管道之一「繁星推薦」,前身為「繁星計畫」,最早是由清華大學所提出,希望縮減城鄉差距,促進校園氣氛更多元,獲得社會高度支持,教育部也要求頂尖大學一起加入。
繁星錄取依據是在校成績和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同時限制每校的推薦學生數,所以偏鄉高中和明星高中立足點相同,因此繁星的口號才會是「校校等值,平衡城鄉差距」。
從各校的追蹤報告中也顯示,從繁星管道進入大學的學生,表現不會比較差,甚至還拿書卷獎,教育部也更有立場要求學校開放名額。今年在各方的壓力下,眾所矚目的台灣大學醫學系、成功大學醫學系首度開出繁星名額,外界一片叫好。
參與繁星學校從最初的12所增加到今年的68所大學,招生名額也從1000多增加到9500多名額,但從今年放榜的結果來看,台大今年增額11名,其中7名是考生搶破頭的醫學系。由於醫學生人數是總量管制,台大將會挪用指定考試科目的招生名額來彌補,換句話說,也排擠到指考考生的權益。
當初台大醫科不願意開放繁星名額,就是擔心繁星按成績比序來錄取,沒有面試,最後一定會增額錄取,果然今年就增額7名,排擠到指考名額。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受訪時說,台大肯定繁星,認為應該要採漸進方式辦理,但今年在各方壓力下,繁星名額從去年200多名一下增加到300多名,「一下就要到位,很不合理」。
蔣丙煌說,有考生進台大後,自信心不足,產生適應上的問題,反而不見得是好事。他認為,台大繁星的名額「已經到頂了」,明年不會再增加,台大醫學系增額錄取7名,也與預期不符,明年一定要想辦法解決。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繁星計劃理念是促進高中均質,區域均衡,大學應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同時配合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更要導引學生就近就讀高中職,錄取高中數從最初228校到今年369校,接近報名的高中數,「校校有繁星」成果符合當初設定的目標。
何卓飛說,考生必須達到錄取標準才會錄取,級分數相當高,不必擔心學生素質問題,在繁星可以錄取的考生,表現優異,「為什麼不讓學生先安定?」,外界先不要否定這些學生,說不定他們未來成就比指考考生還好。
還會不會要求學校再增開繁星名額?何卓飛說,必須考量到學生適應問題,放寬後,也擔心學生能力是否能跟上,目前教育部認為是「妥適的量」,還要再觀察2、3年,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