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4日訊】(新唐人綜合報導)今年是胡溫的任期最後一年,最近發生王立軍事件讓胡溫在最後一年也無法平穩收場。今年的兩會,王立軍、薄熙來就如“紅星”一樣,成為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評論人士認為,王立軍事件反映中共各派角力呈現膠著狀態。此外,中共年年提的所謂改革,在胡溫10年的執政當中也被外界評論為毫無建樹。
王立軍儘管沒有在兩會出現,書面提出請假,但他卻成為影子代表,是媒體輿論的焦點。而重慶”第一紅星”薄熙來在主席臺露面,一舉一動吸引人的眼球。
週五在政協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趙啟正答復路透社記者有關王立軍事件的提問稱:“王立軍目前正在接受有關部門的調查,調查工作也取得了進展。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他已經請假不出席這次會議。”
對此,大陸資深媒體人高瑜發表在《德國之聲》的文章提出質疑,人大代表“請假”接受有關部門調查,真是聞所未聞的新鮮事。人代會還沒開,怎麼政協發言人就公佈了?王立軍是接受什麼樣的調查?哪個部門的調查,這種調查和“雙規”有何不同?有無人身自由?調查工作取得哪些進展?人大是如何進行批准手續的?
趙啟正還說,一些媒體對王立軍事件的報導,是拼圖式的。由於資料不全,缺的地方就靠想像繪製了,因此這些拼圖都是不準確的,甚至是荒唐的。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說,在嘲笑媒體想像式報導的同時,全國政協的發言人應該知道:正是官方封鎖有關這一事件的所有資訊,才造成了種種拼圖式的荒唐報導。
高瑜也認為,這些是大會應該向媒體公佈的問題。趙啟正反而指責媒體“拼圖”。是倒打一耙。
《世界新聞網》消息說,不少政協委員對薄熙來的現身和王立軍事件的內幕,也在互相耳語,私下都在說,「其實,我們也想知道重慶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高瑜分析,趙啟正迫不及待搶答人大發言人才該回答的問題,正好說明高層正面臨處理王立軍的困境。她認為,王立軍事件已經引發了十八大權力的又一輪爭鬥,派系角力正處於膠著狀態,因此王立軍事件給說法,要拖過兩會。還要拖到何時,成了未知數。
除薄熙來個人,整個重慶人大代表團今年被單獨安排到與人民大會堂南門一路之隔的人民大會堂賓館,保安嚴密,出入檢查甚嚴。
兩會前中共傳出的政改訊息
每年的兩會,中共是否進行政改也是外界的聚焦點。在政協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請趙啟正具體闡述一下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路徑和目標時,趙啟正沒有作詳細說明,只是強調,政治體制改革應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統一部署,要在深思熟慮、徵求各方面意見之後進行。他稱,無論怎樣改革,都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框架內進行。不過他又保證:“你可以指望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會有新的進展。”
在兩會新華時評《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中,也是與趙啟正同一個腔調。文章聲稱,“在複雜形勢面前,只要我們辦好自己的事,就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辦好自己的事情,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等等。”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1月23日發表了題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文章,有評論指,中共在文中承認了不改革就有倒臺的風險,不改革的話,中共將會死得很難看。
海外政治評論家陳維健先生最近就中國政改的可能性撰文指出:認識到危機並不一定有勇氣和膽魄去消除危機。因為這個危機是建立在權力的甜蜜之上的,是建立在大大小小的官員與他們的家族掠奪國資民財和一夜暴富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築在官員權力肆無忌憚的基礎之上的。
他認為,要消除危機,進行改革,首先就是要消除這些不義之財,使官員的權力得到限制和監督。
但他也指出,但是權力的甜蜜,權力的威風,如何能夠放棄?這是家族的利益,集團的利益。
他認為,現在中共談政改都是圍繞著救黨來進行。因此,一觸碰到黨的利益,改革就進行不下去了,這是中國改革繞來繞去,繞不出去的根本原因。
在兩會開幕之前,人民網進行網上調查,顯示社會保障、收入分配、醫療改革、社會管理、教育公平、三農問題、反腐倡廉、物價問題、食品安全、房價調控成為線民最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
高瑜指出,去年兩會胡溫曾大打民生牌、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但一年過去,到了胡溫的收官之年,又再用同樣的問題進行宣傳,胡溫想用來再搞成兩會熱點,這樣很難。
她認為,因為這些熱點問題正是在胡溫執政十年中形成的,並且越來越惡化的。
德媒也在兩會前評論稱,中國過去10年是被耽誤了的10年。胡錦濤和溫家寶沒有利用好經濟快速發展給改革帶來的契機,而是處處謹慎小心,一味強調穩定。留下了大量改革的作業,浪費了不少時間,沒有及時在急需改革的經濟領域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