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28日訊】有關電信固定電話通訊費用標準,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多年來恐怕一直是個猜不透的謎。筆者曾數次到電信營業廳想弄個究竟,可是那些撲朔迷離的「優惠時段」和各類「套餐服務」,簡直把人「套」得蒙頭轉向,這與引頸任電信宰割的雞鴨沒有什麼兩樣。
龍年春節過後,筆者突然發現自己的辦公電話「壞了」,按照慣常的撥打方式,怎麼也撥不通長話。後來才知道,當地電信部門已經全部取消了「200」業務。也就是說,以往0.3元/分鐘的「優惠」價從此不復存在,今後撥打省內外「長話」須經「正常」渠道。
「正常」渠道價位若何?筆者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之後,終於從「10000」號話務員那裡瞭解到目前電信固話的資費標準:市話0.2元/分鐘,省內「長話」0.7元/分鐘。筆者經過同話務員再三確認這個費用有沒有搞錯,那邊回答得卻很堅定。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沒想到,在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在互聯網已在全球普及的今天,可以說不僅異地間相互通話既快捷又經濟,即便是相互間視頻聊天也非難事,而且所花成本不多,「家書抵萬金」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然而如今的固話資費竟能「頑固」到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
固話資費價格因何而定?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2009年11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的《關於調整固定本地電話等業務資費管理方式的通知》如是說,對固定本地電話業務的基本月租費和本地網營業區內通話費資費水平實行上限管理,但究竟如何「管理」,誰來監督「管理」,還不是任憑電信部門自說自話?
不過有資料表明,0.7元/分鐘的「長話」費,已經屬於暴利中的暴利,估計這個價位早已「接軌」到世界前列。2010年1月8日,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著名電信專家闞凱力做客新浪與網友交流時披露:中國大陸本土內任何兩個地點之間打長途,恐怕都超不過橫跨大西洋的距離,所以它的成本絕對到不了1釐。如果每分鐘的長途通話費按照一分錢收取,無論座機還是手機,已經有10倍以上的利潤。
據闞凱力介紹,廣大的消費者往往不知道,總是以為長途電話成本高,本地電話成本低,實際上是完全顛倒過來,長途電路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在西方很多國家手機全國一個價,比如美國,它的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在美國用手機打長途與本地價格相同,免長途費,根本沒有長途電話、本地電話這個概念,這就和互聯網一樣。
正是由於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很多國家的國際長途話費都在不斷降低。以美國為例,實際費用自1973年以來下降了98.4%。2007年,北京發起國際長話大降價,如北京移動宣佈,本地撥打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的費用由2元/分鐘降至0.4元/分鐘,降幅達80%。另悉,假如在國內用skype同美國通話,費用僅為0.17元/分鐘。
然而就是在這種國際國內話費普遍大幅度降價的大背景下,中國固話卻逆違民意、逆勢而上,死守天價長話「上限」以及不菲的「座機費」坐地收銀,其癥結不外乎兩點:一是中國電信的行業壟斷尚未打破;二是還有大量「公」姓用戶如同「三公」一樣成為固話最牛氣的消費群體。由此可見,改革固話,打破壟斷已勢在必行。否則,中國固話必然會頑「固」到底。
文章来源:麻辣時評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