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夢:2012中國向何處去?

【新唐人2012年2月28日訊】2006年7月,高中畢業,暑假。我在鄉里做了18天小工,當時正值酷暑,炎熱,十幾天在暴曬下肩挑混凝漿上樓下樓,汗流浹背,肩上磨破了皮,火辣辣的痛。完工後拿到了450塊工錢去了廣東東莞清溪鎮,幫親人擺攤賣燒餅。同時,期盼著大學生活早點到來。

  
清溪鎮,作為「世界工廠」的一個縮影,廠房林立,車水馬龍,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大量外來打工者在這裡日夜忙碌著,為生存,為生活,為夢想默默無聞地奮鬥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破壞。橫貫清溪鎮的一條河流流淌的是散發著刺鼻氣味的黑水,水面漂浮著一層垃圾,沿河兩旁的工廠繼續超負荷地排放著工業廢水。在這裡,既讓我看到了中國城鄉、收入分配之間的巨大差距,也使我深深體會到了打工者的艱辛與無奈,以及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破壞,深深地觸痛了我的神經。就在快開學的前兩天,提筆向溫總理寫了一封8300字的信,反映了上面提及的三個主要問題(由於當時不懂電腦,只能郵寄,後來估計此信可能在半途就夭折了)。
  
2010年本科畢業後,我選擇了基層。雖然大學期間曾參與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的農村研究調查,也利用假期回湖南老家到鄰近幾個縣鄉進行過實地調查,但都無法取代親身實踐。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我養我的土地上,紮根於基層,給自己的角色定位為農民,才能真切地瞭解農民在農村中的真實生存狀況,發現當下中國農村、農業、農民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存在的一序列矛盾與問題。
  
試問近年來農民的日子是不是過得越來越幸福了?放大點,全國人們的日子是不是也越來越幸福了?答案難求解,需要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才能更接近幸福。
  
與6年前相比,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仍在進一步拉大,城市化、工業化高歌猛進,農村快速走向衰弱,居民尤其是農民的經濟收入趕不上各種物品價格上漲的步伐;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背井離鄉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寶貴的青春與血汗;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資源被掠奪式消耗與浪費;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和特權階層壟斷資源與權力,貧富兩極分化,腐敗層出不窮……諸多問題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對整個社會造成災難性破壞。
  
不用上交農業稅了,還有些種糧補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6年來,農藥化肥種子價格都年年漲價,生產成本明顯加大。在南方,農民現在幾乎都不用自家原有的常規稻種子了,每到春播時買雜交稻育種,認為雜交稻產量高些。由於一個鄉鎮只有一兩家定點種子經銷商,每斤種子一般在22元至35元之間(每畝田需要兩斤種子,人均約6分田);碳銨等化肥、農藥價格都比6年前漲了3倍多。春節時問父母,開春農藥化肥估計還要漲,早稻估計要花兩千多塊購買種子農藥化肥薄膜這些生產資料。如果一戶農民就種那幾畝田,一般很難有多少收入,還得到外面找各種活掙錢養家餬口。
  
農村「空心化」、「空巢化」愈來愈嚴重。每年春節後,農一代、農二代懷著複雜的心情猶如「孔雀東南飛」一樣紛紛往珠三角、長三角趕,個中滋味誰知?村裡剩下來的是年老體邁病殘的老人、支撐一個個家庭的留守婦女、缺失親情呵護的小孩。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種田難以帶來經濟收入,大量農田拋荒閒置。今年正月初通過實地調查,家鄉山區丘陵地帶一些偏僻的農田已多年荒蕪,雜草叢生,都快成為山林了(似乎適合退耕還林)。一些稍微地勢平坦低窪的農田長年堆放著生活垃圾,污水也集中排放於此,然後順勢流入就近的河溪。岳陽縣第二大水庫——岳坊水庫,水源主要來自平江縣柘港河,由於河兩岸居民較多,垃圾多年來無人有效清理,每逢暴雨,全部衝入水庫,造成庫區生活垃圾到處可見。加之搞養殖的老闆在水庫投肥養魚,生態破壞,水質污染,嚴重影響下游羅水河日常用水安全與健康。那天騎著摩托車順河一直往下遊走,此河流經汨羅市融入湘江最後注入洞庭湖。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河流兩岸傾倒了三米多高的垃圾,塑料袋漂浮水面,廢電池等有毒化學物品大量丟棄河中,水質每況愈下,疾病多發。在汨羅江畔,渾濁的水中再也找不到魚蝦了,再也沒有「春江水暖鴨先知」了。假如屈原活在當下,不知該作何感想?長嘆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艱?!
  
農村裡蓋房子也漸漸向城市看齊,越來越氣派。從市區坐車到家裡140里的路上,道路兩邊,三四年前還是一塊塊肥沃的稻田,可如今每隔不遠,就有十七八棟兩層居民樓樹立在原來的稻田上,還有幾棟正在下地基或加磚蓋瓦,雖是冬天,一派熱火朝天場面。問一正在路旁蓋房的老闆,說:「上面是有規定不能在這做屋,找下關係,多送點錢,還是能通融的。」震驚!無奈!有關係又有錢,還有多少事在目前中國不能辦到呢?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明顯改善,物質生活水平上去了,精神文化需求卻明顯滯後,精神危機蔓延,農村在當前整個工業化、城市化飛速發展的裹挾下快速走向衰敗。新的思想觀念廣泛傳播的過程中與農村古老的傳統風俗習慣理念有待交匯磨合,但大量低俗粗糙的觀念正在潛移默化的負影響著農村。農村家庭糾紛、離婚率越來越多,犯罪現象大量增加。據調查,一個3.4萬人口的鄉半年裡因家庭糾紛夫妻感情不和導致嚴重殺人刑事案件5起,其中兩起殺人悲劇分別死亡6人和5人。觸目驚心!大量農民工兄弟外出務工,子女託付給祖輩撫養,由於缺少應有的親情呵護、良好的教育,孩子們九年義務教育都未完成就輟學的比比皆是,有的孩子輟學外出打工,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到處流浪染上了毒癮等不良惡習,繼而鋌而走險滑向犯罪深淵。前些年的農村撤點並校,一個3萬多人的鄉只剩下兩所小學了,孩子們的上學路遠了,危險大了。2010年底湖南衡南縣校車事故、2011年甘肅慶陽校車事故等等,我們活著的每個人都愧對逝去的一個個活生生的小生命!可伶的孩子們還未走向人生舞台就過早的謝幕了……
  
在基層工作兩年了,讓我對農村基層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更深厚的感情,因為出生於農村,成長於農村,根在農村。雖然環境相對艱苦清貧點,但相較於紛繁複雜的社會,老百姓是更淳樸更善良的群體,讓我深深的領悟到什麼才是真、善、美!觸摸大地才有那麼一種存在感!同時,也看到了什麼是假、惡、丑!心情總是難以平靜,靈魂與良心得不到安寧!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至此官方稱調動近千萬普查工作人員、投入經費達80億的普查工作告一段落。第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擔心可能出現未富先老局面;第二,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長遠看將帶來多方面的問題。但留給人們的思考遠未結束。為什麼?作為此次人口普查工作的一員,有責任有義務說明主要數據是假的,並不準確。據前期普查工作人員說,他們並未進村一戶戶調查,而是根據鄉鎮包村幹部和村幹部的經驗與以往資料數據集中填寫草表;然後縣統計局召集各鄉鎮普查人員統一謄抄到普查表上,數據錯誤百出;按各級領導的「指示」要求該編的編,該刪的刪,最後「圓滿」「準確無誤」地錄入微機。數據打架時有發生。當然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由於外力因素存在些失誤在所難免。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人為地造假,既浪費了納稅人的錢也不可能真實的反映國情國力,於國於民都不利。一些反映國計民生的CPI、GDP等統計數據也與老百姓的真實生活體驗存在明顯差距。這樣只會使老百姓對政府失去最起碼的信任。
  
舉這個例子,無非就是希望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客觀公正,真正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做人做事的根本標準。當前我國刺痛老百姓神經的食品安全、礦難及橋樑坍塌等一系列事件,都與生產經營者和政府昧著良心造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政府官員為了撈取政治陞遷資本,以民生工程做幌子,違背自然規律與人民利益大肆建造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嚴重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嚴重敗壞社會道德風氣!
  
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殯葬政策在地方變質變味。據瞭解,在冀南一些落後農村(至今很多農民仍然住在低矮破舊的土坯房裡),重男輕女觀念較普遍,絕大多數一對夫婦生有兩個子女。政府徵收社會撫養費過重:第二胎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標準是15000元;如果前兩胎均為女孩,要第三胎的話又要多徵收撫養費20000——26000元。不然,子女就無法落戶口,黑戶,想方設法卡你,讓你無路可走。或者強迫計劃外生育懷孕的婦女墮胎。另外,在華北一些地區,人去世後必須到殯儀館火葬,火化下葬幾千元以上。一旦發現土葬,必須啟屍火葬,啟屍費用自負,罰款幾千到上萬不等。聽說一些縣計生局、民政局工作人員主要靠這些過上優越生活的。社會撫養費徵收和殯葬,如果有關係不僅罰得少,甚至暢通無阻。真是從生到死,身不由已啊!
  
政府作為與不作為的雙重悖論。中國行政級別5級。縣級特別是鄉鎮一級的信息很難真實準確地上達中央,愈來愈邊緣化,行政效率地下,作風浮躁,相互推諉,弄虛作假,被動應付上級任務。地方政府機關人員數量臃腫,吃空餉的已經見怪不怪了,不僅加劇了財政負擔,而且敗壞了政府公信力。基層腐敗愈演愈烈,貪污行賄受賄可以擺上桌面、買官賣官明碼標價、公款旅遊成為時尚,不貪才被認為不正常。比較落後地區的鄉鎮正科級領導配有20幾萬的專車和專職司機,油隨便加;鄉鎮一級政府一年用於公款招待和平時吃喝的消費少則八九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不等,鋪張浪費嚴重,煙酒也基本上實現了「特供」。有一個縣公安局準備新建公安大樓缺資金,其局長竟對下屬交代要加大罰款力度,籌集資金。一些縣鄉級政府為了大力招商引資,給大企業大項目特別優惠政策:起先免稅、要資金給資金、要地批地,官商勾結,以極低價格施壓欺騙從農民手中拿走成片成片的良田用來建廠或者搞房地產,手段無往而不及。一些村幹部擅自做主把村民的田地賣給企業,賣地錢大部分中飽私囊流入自己口袋裡了,剩餘的少部分錢只有等到村民找上門來才分。甚至一些村幹部自己辦企業圈地的現象屢見不鮮。至於審批程序形同虛設。在攻農掠地的咄咄逼人形勢下,農民作為弱勢群體無法通過法律規定的程序維護自身權益,不得不走上艱難曲折的上訪之路。而一旦被發現有上訪的苗頭,政府不惜動用耗費大量資源對上訪者軟硬皆施,想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河北衡水的一個地方,三家企業通過村委會(其中一家企業屬於該村村支書的)私下用磚牆和鐵柵欄圈了村民上百畝地,補償款分了小部分給村民,其餘的掌握在以村支書為首的村委會班子手中。後來引起了村民的強烈不滿,終於在2011年農曆正月初與企業和村委會發生衝突,並有村民集體進京上訪。一位鄉鎮機關負責寫材料的選調生(碩士)向上級領導匯報上訪情況稱這些上訪村民是「逢會必鬧,逢節必擾」使用慣用伎倆的刁民。此事件折騰了整整一年,到年底才告一段落。另一個事件,河北香河縣,農民賴以生存活命的土地都在「土地流轉」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各種名目多樣的遮羞布下被政府席捲而去。那麼,究竟是哪些人正在對貧苦農民犯罪,不是已經昭然若揭了嗎?近年來國內爆發的多起群體性事件大多涉及農民的土地問題拆遷問題,比如烏坎事件。維穩成本驚人,政府往往拆東牆補西牆,卻做不到絕不能與民爭利。風能進,雨能進,唯有政府不許侵犯人們的家園。房屋、土地是農民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源,神聖不可侵犯!
  
中央政府多年來在基層試行的直選制度效果並不理想,村一級選舉程序繁瑣複雜,村代表是早就定了的,選票可以一人一張,不過僅僅做個形式,走走過場,最終選出的還是選舉前上級商量好需要的某個有來頭的人。鄉鎮換屆選舉也好不到哪裡去,儘管中央多次強調要用鐵的紀律保證換屆選舉風清氣正、公開透明,事實擺在面前的卻是——法律法規成為橡皮圖章,制定的精密程序和實施細則束之高閣,官場潛規則總能佔據上風,最後由領導權衡,拍板決定,美其名日:民主集中制。
  
在GDP主義、速度崇拜的驅動下,一切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方式還未根本轉變過來,經濟結構性矛盾下潛伏著深刻的「中等收入陷阱」危機。不惜一切代價大搞造城去村運動,矗立起一座座水泥森林(城市森林千篇一律,缺少文化內涵歷史底蘊)。而能源資源被大量消耗殆盡,地下水被超負荷地開採,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空氣、飲用水遭到嚴重污染。房價、物價高位運行,數以億計的農民工為中國城市的發展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卻無法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來,不得不年復一年的奔波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蝸居在城市的每個小角落裡,穿行於茫茫人海裡尋找夢想,拚命工作,卻只能望房興嘆,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理想與激情在殘酷的現實撞擊下如潮水般逐漸退卻。我們開始迷失,也開始質疑:到底是個人出了問題還是這個社會出了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權階層和既得利益集團壟斷著我們這個國家的權力與資源,形成了堅固的政治城堡和利益圍城。
  
一些地方政府掌握著管轄範圍裡的土地審批權,權力尋租屢屢得逞。縣區級政府為了發展本地經濟,大建開發區工業園,大力招商引資,剛開始把重點企業引進來時,給予中小微型企業鑽破腦袋都無法准入的許多優惠照顧政策,只要能提高本地GDP,環境污染都是次要問題。一旦引進來的企業走上正軌開始盈利了,政府這部門那部門的各種稅也紛至沓來,對企業干預過多,擠壓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融資難,更談不上企業的創新轉型升級了。一些政府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裙帶關係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企業的合夥人或者法人代表。
  
不少官員和專家學者把中國的快速發展總結成——中國模式。但是,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執政黨、政府主導強力推行的,缺少內在動力驅動,從長遠來看是難以保持快速發展的。幾千年來的「官本位」思想集權統治與特殊環境相結合在當下無形有形地充斥著中國的經濟、政治、社會各個領域,順從權威,依附權力。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缺少充分自由競爭的軟環境,欠缺創新的思想市場;醫療體制在官僚化權力陰影下異化,可以有幹部特權病房,沒有普通病人一張病床。表面上認為「以藥養醫」導致老百姓看不起病,深層原因還是在於醫改不敢破除官僚體制束縛障礙。
  
在當前教育領域,尤其是大學教育,行政化色彩非常濃厚,權力籠罩住自由學術氛圍,教條主義盛行,意識形態主導大學精神。2009年,我母校一名教授(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及民革中央委員)為了競爭副院長職位,竟然在學術成果登記、簡歷和申報材料中造假。關於大學學術腐敗造假、身兼數職自我標榜的現象在國內不知有多少。一部分剛邁進大學門的稚嫩新生爭著進校學生會、院學生會,爭利益爭榮譽,一兩年下來,滿口官腔自以為高人一等。在大學裡,不知不覺中,我們自以為就這樣想那樣做的,似乎都很合乎邏輯,很政治正確很主流,甚而認為這就是我們自身的自由意志,自由精神,自由思想,一切都不用懷疑批判。這樣的教育「境界」估計就是精神思想被完全枷鎖了的境界。
  
一些高級官員、富商和學者在台前大喊要堅持擴大改革開放,加快經濟政治體制改革步伐。殊不知,在幕後,他們或者其家族集團就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或者是該集團的代言人,壟斷操控著我們國家巨額財富與寶貴資源。擁有絕對的權力必然擴張其權力,伸展到每個角落。既是遊戲規則中的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改革開放使一部分人富裕了起來,牢牢掌握著我們社會的話語權,底層群體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發聲,成為沉默的大多數,被社會拋棄遺忘。有些人為富不仁,窮奢極欲,為非作膽,沒有底線,對整個社會風氣、道德倫理造成惡劣影響。改革絕不能以犧牲其餘大部分群體的權利與利益,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也只能為人民而真誠的服務!
  
基層政權是國家政權的基礎。基層不穩,天下大亂。近幾年來,圍繞土地這個核心問題出現的大量群體性事件,反映了基層政府的惡、基層治理的式微,違背了科學發展的理念,一味的壓制民間合理的利益表達訴求。我們這個苦難的國度還有很多落後困難的地區(東中西部都存在)和貧苦的老百姓。近距離與我們老百姓接觸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難以言說的震撼與隱痛,看到了想像不到的無奈與沉默,想像不到的感動與悲壯。數以億計的農民不得不遠離了曾經日夜勞作的田地,忍受寂寞、歧視和屈辱湧入城市,卻難以融入其中,徘徊於邊緣地帶,活得很累,很沉重。農村卻快速衰敗,越來越缺少生機與活力。我們原本就是農民的後代,很多人也在田園牧歌的農村度過了美好純真的青春歲月。然而,今天,那一幅幅美好的鄉間風俗畫只能殘留在我們每個人遙遠的印記中。
  
許多年輕人感慨:自己已經夠努力了,為什麼找份像樣的工作那麼難呢?有了工作,拚命付出,為什麼活得還那麼苦?什麼時候才有個出頭啊?主要答案之一是我們沒有背景,沒有身份。按理說,在現代性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成功關鍵靠自己內在的能力、努力、學識和機遇,但目前中國仍然是一個身份主導型社會,階層固化,奉行逆淘汰機制,上升的流通渠道狹窄。底層弱勢群體原本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唯一有效途徑已經很難很難了,只能在黑暗的角落下獨自悲觀絕望。
  
更可怕的是,權力陰霾下的身份主導型社會,不能講真話,不能獨立思考,唯唯諾諾,做任何事情只能向權力低頭妥協,必然是一個創造力欠缺的社會——沒有思想自由、新聞言論自由,沒有懷疑批判精神,不能堅守真理敢於奉獻,阻礙科學技術發展。新的思想和理論創新來自多元的聲音、開放包容的環境,而不是單一權威的取捨。只有超越權力羈絆的社會,才有知識創新的機會。只有保持獨立人格堅守真理的人,才能成為超越歷史時空的思想家。
  
2007年10月,一位斯坦福大學的著名華人教授來內地講學,冒昧地問教授為什麼不全職回國做科研,而每年堅持來內地講學四次?他談到了年輕時的經歷: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貧苦農民家庭,體弱多病,5歲時父母就去世了,由伯父艱難帶大。後來文革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西北農村插隊勞動8年。高考恢復後通過自身努力考入大學,本科畢業讀研究生然後留校任教。90年代初出國。「回來的話科研很難做,人情關係特複雜,欠缺寬鬆自由的科研環境」,他不無感慨的說:「也曾多次打算回來,畢竟這裡是我們的家園,是割捨不掉的根,講學是我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的責任吧。」拳拳愛國之心,溢於言表。人才資源是第一核心資源,是國家事業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戰略資源。賢路當廣而不當狹,言路當開而不當塞。改革當前弊端百出的教育科研體制,還必須從整體上改革體制機制障礙,摒棄官僚化管理,破舊出新,營造透明開放、自由寬鬆的環境與格局。
  
不論在學校讀書還是目前在基層工作,有些問題總糾結於心中,揮之不去——人,簡簡單單的兩筆,該如何抒寫?人的終極關懷與價值是什麼?人、國家與社會的切入點在哪裡?依然在尋找答案的路上。
  
GDP上去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視野開闊了,人們卻普遍焦慮壓抑、浮躁不安,沒有安全感,沒有心靈歸宿,精神家園失落;互不信任,崇尚謊言和欺騙,人格分裂;信仰缺席,頭上沒有星空,心中沒有道義。寧可做麻木糊塗的旁觀者,也不做痛苦清醒的行動者。普遍的人性冷漠需要真誠的理解與寬容,需要愛的溫暖,需要信仰良知的滋潤。殘酷不堪的病態社會,需要脫胎換骨的思想分娩與啟蒙,短暫的陣痛,卻可以結出永恆的愛的碩果。
  
記得三年前曾向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請教過一個問題:近二十多年來,很多出身卑微貧苦的人通過艱苦的奮鬥走上了行政領導崗位,起初還是非常廉潔樸素的,但為什麼時間一久,放鬆了警惕,立馬滑向貪污腐敗的犯罪泥淖?好人變壞?那位教授回覆了一句——說明我們的體制存在漏洞。
  
眼下的中國,國內存在著極其嚴重突出的矛盾與危機:體制落後、腐敗、分配不公、生態環境資源危機、物質崇拜、道德倫理荒漠、文化危機和信仰危機等等諸多問題。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大刀闊斧的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擔當直面矛盾與危機!必須以毫不動搖無所畏懼的魄力推進改革!必須以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氣概劈荊斬刺一往無前!吾貌雖瘦,必肥天下!改革是歷史的必然,時代的呼喚!任重而道遠!
  
變民風易,變士風難;變士風易,變仕風難;仕風變,天下治矣。
  
改革有風險,不改革有危險。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同時也處在關鍵轉型期,國家的現代化涉及我國社會思想和行為所有領域的改革,必須認識到制度設計的緊迫性與使命感。在進行制度設計時,需要周密考慮該如何對其行為採取合理的約束。只有受約束的權力如同關進籠子的野獸,野性雖存卻無法撒野。一個現代良好的政府,必定是一個有能力實現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有效平衡的政府。一個治理良好的社會,必定是一個法治的社會。寬以養民,嚴以治吏。人性為惡,法治使之為善。執政黨和有限政府的一切合法性來源於人民的認可、同意和接收。中國唯有對國內進行改革,吐故納新,建設一個法治優良、市場經濟充分、思想文化根基深厚和公民人格心智健全的現代國家,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真正偉大復興。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參天之樹,必有其根;鼎盛民族,亦必有其根。
  
21世紀的太平洋上不太平。國際風雲動盪。當代中國面臨著極其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地緣政治競爭與挑戰,需要冷靜的頭腦,清晰的認知,明確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國際地位與實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適時調整外交戰略,切實維護國家利益。
從改革開放前沒有選擇的標準走到了今天沒有標準的選擇的十字路徑,中國從何處來?2012,中國將向何處去?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國之要,在於得民。國之命,在人心。
  
當我們的國家取得一定成就時,也該冷靜下來,看看腳下,重新審視走過的路,重整價值聚合共識,才能更好的展望國家未來之路。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是為了什麼?終極目的與價值是什麼?國家富強、自由、民主和平等,追求人民幸福社會和諧。
  
為什麼我的眼裡總是滿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為什麼我的眉頭總是緊鎖,因為我對這社會心存憂愁!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憂國憂民的濃濃愛國情懷!這裡有古老悠長的歷史、輝煌璀璨的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遼闊壯麗的山河和善良美麗的心靈,無不激勵著我們一起努力前行,讓我們從春天出發!
  
2012,中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2012年2月26日

文章来源:《爱思想》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