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民國傳奇人物蔣百里

【新唐人2011年02月25日訊】蔣百里,民國時期著名軍事戰略家,軍事理論家,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陸軍上將。他是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著有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蔣百里於1937年初出版的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凝聚著其一生軍事著作的精華,其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日後白崇禧、毛澤東等人的相關言論、理論均有蔣百里的影子。

蔣百里,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余一。浙江海寧硤石人,光緒八年(1882年)農曆九月初二出生。1912年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

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誌,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

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後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他在《國防論》中闡述的對日戰略,歸納起來有三:第一,中國對日不懼鯨吞,乃怕蠶食,故對日不應步步後退,而要主動地實施全面抗戰,化日軍後方為前方,使其無暇消化佔領區,從而使日本無法利用佔領的地區提高戰力;第二,主動出擊上海日軍,迫日軍主力進攻路線由東北-華北-華中-華南的南北路線改為沿長江而上的東西路線,從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與湖沼地利,抵消日軍兵器訓練方面的優勢;第三,以空間換時間,行持久戰,通過時間的消耗拖垮日本。具體做法為將日軍拖入中國地理第二棱線,即湖南、四川交界處,和日軍進行相持決戰。

事實上,蔣百里雖然在1938年早逝,中日的戰爭發展,恰恰按照他的預料進行,反映了他對兩國實力與戰略態勢的準確把握。他在逝世前不久發表的文章中,更擲地有聲地提出了今後中國對日戰略的指導方針——「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介石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若說將軍最為傳奇的一幕,則發生在百里將軍在日本學習軍事的時候。

蔣百里將軍在1901年留學日本,經成城(初級軍事學堂)而進士官學校。1906年畢業的時候,日本天皇賜刀給最重要的步兵科畢業生中的第一名,結果蔣百里奪了這個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賜刀帶回中國去了。

看過日本的有關資料,描述的比國內所記載要詳細得多,特別是看過一本屋書房出的《陸軍士官學校関系者》,裡面記錄蔣百里是一個日本陸軍歷史上極為尷尬的人物。

他畢業獲獎的場面頗為傳奇,因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佈畢業生的名次是從前向後的,念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蔣方震」。

當時九期步兵科畢業生有日本人三百餘人,中國留學生四名,泰國等國留學生若干名。就這樣,第一名被中國留學生蔣方震,就是蔣百里拿了,天皇的賜刀當然也歸中國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難以忍受,誰知接著宣佈第二名,還是中國人。這位第二名就是後來從云南起兵反袁的將軍蔡鍔。這樣引起的騷動更厲害了。於是宣佈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檢查一下——不幸,這次的結果還是中國人!名叫張孝淮。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發佈官是伏見宮親王,惶恐之下感覺無法向天皇交待,臨時從後面換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過半也尷尬,又增加了一個日本學生作第四名,張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兩個日本人是誰呢?一個名叫荒木貞夫,後來的日本陸軍大將、陸相、甲級戰犯,一個名叫真崎甚三郎,後來的台灣總督、陸軍大將、二二六事變的幕後黑手……此外,這一期裡面的日本畢業生還包括如下名字:小磯國昭、本莊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稱日本陸軍的一代精英,皆慘敗於蔣百里、蔡鍔之手。從此以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規定中國留學生必須與日本學生分開授課,以免同樣場面重演。

蔣百里受了日本人這樣的榮譽,日本人也真希望他說兩句日本的好話吧。誰知道百里將軍的評價卻是說了一段話,大意是中國從日本學了兩件東西最不可救藥,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陸軍……然後飄然到德國,以德意志國防軍第七軍營長的身份,繼續考察軍事去了。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唯一遺憾的是,百里將軍自己未能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1938年早逝於廣西宜山。

黃炎培先生的輓聯云: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的輓聯云: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1938年將軍病逝後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