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2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王照元今天發表腸癌偵測技術,藉由生物晶片技術分析血中生物標記,可偵測到小至僅0.2公分的腸癌,可做為患者的輔助診斷及術後追蹤工具。
王照元指出,他以國內病理檢驗資料加上國外的相關研究,找到18個生物標記,放在生物晶片上,再以500個腸癌病患做對象,發現生物晶片正確找到罹癌者的比率達94%;換言之,只會漏掉6%的病患。
王照元說,這一生物晶片的偵測敏感度,遠高於傳統的CEA腫瘤標記,也高於昂貴的正子檢查(PET);而且在癌細胞僅0.2公分大、尚未擴散增生時,就能及早發現,可做為腸癌輔助診斷,治療後的追蹤工具,並可評估藥物的效能。
18個腸癌生物標記的生物晶片技術平台,由王照元及輔英科技大學教授林(繡)茹共同研發,先後取得台灣、日本、德國和中國大陸等4國專利,目前尚未商品化,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王照元準備蒐集更多病患,使實證資料更加完備。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提醒,腸癌的偵測技術雖有突破性的發展,但罹癌年齡層逐年下降,除了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作息不正常,食品添加物或環境因素,無形增加罹癌機會,養成定期的健康檢查與規律運動、飲食習慣,是不可或缺的腸保健康之道。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2/02/16/a660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