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貴稻賤 天價五常大米每斤收購不足2元

【新唐人2012年1月4日訊】(新唐人記者代靜綜合報導)大陸黑龍江五常大米最高售價可達每斤199元,但是當地稻農賣給加工企業的收購價卻不足2元。此消息一出即引發民眾熱議:為何如此天價的大米卻沒能給稻農們帶來實惠?而此種「米貴稻賤」的亂象,害的又是誰?

據中共官方新華社1月2日報道,知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價格節節攀升,最貴的一斤甚至賣到了199元的天價。但五常市的許多稻農卻感受不到喜悅,因為他們辛辛苦苦種出的水稻,賣給當地的加工企業每斤不到2元。

2010年上市的有機稻僅為1塊9毛錢/斤左右。民樂鄉是優質五常大米的主要產區,該鄉稻農張宏雷就算了一個賬,他說:種20畝有機稻的總成本超過2.2萬元,總產2.5萬斤,按高價2.0元/斤算的話,一共毛收入5萬塊錢,去掉種植成本,這一家人忙活一年種這麼多糧食也掙不上3萬塊錢,可以說很虧。

生產、流通與銷售環節的冷熱不均,引發人們的熱議。

據報導,五常水稻產業基本是訂單農業,訂單水稻佔90%以上。最開始是為了穩定米源,讓農民賣糧不愁,然而,實際運行中,一些糧企卻把市場風險推給農民,在訂單中「做手腳」,而有關部門也沒有為農民爭取更多權益,致使當地農民糧食根本賣不上高價。

臺灣《世界新聞網》報導指,作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五常市綠色食品辦公室的人員同時還是稻米產業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協會的工作人員,一套人馬三塊牌子。身兼三個部門負責人的姜大偉說,這幾個機構的職能,是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而對稻農利益隻字未提。

報導指出,企業之間也在形成聯合體以控制水稻市場。目前,五常市在有關部門註冊的加工企業就達222家,幾乎消化了五常市全部25億斤水稻。一些企業不僅不履行訂單,一些訂單的內容也類似於「霸王條款」。一家企業的《水稻購銷協議》上明確寫著「水分不得超過16%」、「水稻保底價一斤1.80元」等。

五常市一位副鄉長透露,如果一斤稻多為稻農爭取1角錢的話,五常每年就可為稻農增收2億5000萬元。但有誰願意去做呢?

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講師曹東勃在東方網撰文「199元1斤天價大米,農民為何未能從中獲利」寫道,一級地方政府,應改變那種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規模的「壘大戶」偏好。

文章指出,10年過去了,不少農民仍然很辛苦,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的一般農戶尤其辛苦。他們承擔的是確保全國65%~70%糧食供應的重任,但又經常面臨供求面的「穀賤傷農」以及收購企業因牟利衝動而採取的聯手打壓。

而文章「『精品大米』為何不是『富農大米』?」則認爲,五常市「米貴稻賤」的亂象,是權力一手操縱市場所導致的惡果。權錢聯姻之下,五常大米這一所謂的「精品大米」,終究不是「富農米」,相反不僅「坑農」,也坑害普通消費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