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步】中國古代鬥茶圖(二)

【新唐人2011年12月28日訊】劉松年:攆茶圖(南宋)

描述: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劉松年,宋代宮廷畫家。浙江杭州人,擅長人物畫。

該畫為工筆白描,描繪了宋代從磨茶到烹點的具體過程、用具和點茶場面。畫中左前方一仆設坐在矮几上,正在轉動碾磨磨茶,桌上有篩茶的茶羅、貯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佇立桌邊,提著湯瓶點茶(泡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盞和盞托。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註有序。畫面右側有三人,一僧伏案執筆作書,傳說此高僧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書聖」懷素。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賞。畫面充分展示了貴族官宦之家講究品茶的生動場面,是宋代茶葉品飲的真實寫照。

閻立本:鬥茶圖

描述:鬥茶圖卷 [唐] 閻立本

閻立本,唐代早期畫家,擅長畫人物肖像和人物故事畫。

這幅畫生動地描繪了唐代民間鬥茶的情景。畫面上有6個平民裝束的人物,似三人為一組,各自身旁放著自己帶來的茶具、茶爐及茶葉,左邊三人中一人正在爐上煎茶,一捲袖人正持盞提壺將茶湯注入盞中,另一人手提茶壺似在誇耀自己茶葉的優異。右邊三人中兩人正在仔細品飲,一赤腳者腰間帶有專門為盛裝名茶的小茶盒,並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狀,同時三人似乎都在注意聽取對方的介紹,也準備發表鬥茶高論。整個畫面人物性格、神情刻畫逼真,形象生動,再現了唐代某些產區已出現的鬥茶情景。

趙原:陸羽烹茶圖(元)

描述:紙本設色

縱27.0厘米,橫78.0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該畫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用水墨山水畫反映優雅恬靜的環境,遠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緩突出水面,一軒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擁爐烹茶。畫前上首押「趙」字,題「陸羽烹茶圖」,后款以「趙丹林」。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品茶圖 [明] 文徵明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中茅屋正室,內置矮桌,文徵明、陸子傅對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壺二杯。側尾有泥爐砂壺,童子專心候火煮水。根據書題七絕詩,末識:「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陸子傅對訪,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話也。」

會圖 [明] 文徵明

縱21.9厘米,橫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畫面描繪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文徵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遊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對說,一少年沿山路而下,茅亭中兩人圍井闌會就,支茶灶于几旁,一童子在煮茶。

畫前引首處有蔡羽書的「惠山茶會序」,后紙有蔡明、湯珍、王寵各書記游詩。詩畫相應,抒性達意。

山窗清供圖 [清] 薛懷

此畫以線描繪出大小茶壺和蓋碗各一,明暗表現的十分好。畫上自題五代詩人胡嶠詩句:「沾牙舊姓余甘氏,破睡當封不夜候。」另有當時詩人、書家朱顯渚題六言詩一首: 「洛下備羅案上,松陵兼到經中,總待新泉活水,相從栩栩清風。」茶具入畫,反映了清代人對茶具的重視。

復竹爐煮茶圖 [清] 董誥

明代王紱曾作《竹爐煮茶圖》遭毀后,董誥在乾隆庚子(1780年)仲春,奉乾隆皇帝之命,復繪一幅,因此稱「復竹爐煮茶圖」。畫面有茅屋數間,屋前几上置有竹爐和水瓮。遠處有山水,。畫右下有畫家題詩:「都籃驚喜補成圖,寒具重體設野夫。試茗芳辰欣擬昔,聽松韻事可能無。常依榆夾教龍護,一任茶煙避鶴雛。美具漫雲難恰並,綴容塵墨愧紛吾。」 畫正中有「乾隆御覽之寶」印。

煮茶圖 [明] 丁雲鵬

縱140.5厘米,橫57.8厘米

無錫市博物館收藏

圖中描繪了盧仝坐榻上,榻邊置一煮茶竹爐,爐上茶瓶正在煮水,榻前几上有茶罐、茶壺,置茶托上的茶碗等,旁有一須仆正蹲地取水。榻旁有一老婢雙手端果盤正走過來。背景有盛開的白玉蘭,假山石和花草。

(全文完)

文章來源:《易茶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