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29日訊】(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大陸近日再掀起是否重修圓明園爭論,在多數民眾反對的背景下,「重修圓明園」探討的恐怕不只是單純的文物保護,甚至牽扯出更複雜的愛國主義、歷史觀點,和地方政府的重商主義。
這場辯論起因於京華時報18日報導,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就加強國家文化中心建設提出9大建議,建議為提高文物觀光旅遊品質,應「認真做好圓明園恢復重建的研究論證」。
這項「建議」馬上引起大陸各地專家和民眾的重視與討論,騰訊微博隨即做了網路調查,結果顯示反對重建者達81.69%,支持者不足13%;大陸各媒體在街上做的隨機訪問也顯示,不贊成重建的民眾占了極大多數。
圓明園歷來仍不乏重建、修建之聲,正反各有一套說法。
贊成重修者認為,重建或修復圓明園可以恢復民族往日榮光,復原的中式園林建築,保存傳統外也可促進觀光;同時,適度重修可避免遺址加速損壞風化,反而是保護遺址。
主張重建的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劉陽表示,如果不及時進行修繕保護,未來10年內,圓明園至少有5處景觀將倒塌或徹底消失;「重修派」代表人物汪之力生前表示,如果不加整修,圓明園遺址日漸毀壞,「根本沒有躺在那裡的機會」。
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也說,可有選擇地恢復圓明園土木建築等部分,「形成強烈對比,更能激起觀眾的愛國主義情感」。
但反對重修者卻認為,彰顯愛國主義正要靠不加修建的廢墟,保留圓明園遭焚毀後的殘跡以警醒後人。有網友認為,「重建圓明園無異於給斷臂維納斯安上胳膊」。
另一方面,重修圓明園所必耗費的鉅資也是備受反對的原因之一;民眾表示,與其把錢花在這裡,還不如將更多資金投入民生領域。
更有論者憂心,重修圓明園的龐大資金需求恐會引來民間資金,屆時「股東們勢必會期待新圓明園可以為之帶來更大的收益,旅館、酒店、土地經濟」,圓明園的歷史意義將被商業需求淹沒。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韓水法就說,「現在圓明園裡的現代設施太多了,娛樂化的圓明園與所謂的歷史原貌相去很遠」。
一句「建議」將圓明園話題又再炒熱,恐怕是北京人大始料未及。事實上,在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的「建議」中,包括重修圓明園的範圍、規模、資金和時間表等細節皆無說明,應付這龐大工程的資金如何籌措也沒有加以闡釋,對北京人大來說,重修圓明園恐怕真的僅止於「建議」而已。
每隔數年就再捲土重來的圓明園重修爭議,反映出對歷史思考的不同調。北京市政府希望重建遺址,不可否認有其經濟考量,但在近年人為災害頻傳的中國大陸,耗費鉅資修園只會再度引發民眾的不快聯想。
有大陸媒體因此刊文呼籲,「與其重建(圓明園),不如多為孩子們買些校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