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 18大前中共外交陷三大困境

【新唐人2011年11月28日訊】(新唐人記者劍彤綜合報導)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外交風雲突變,打亂了中共領導層的外交布局。而明年的18大被視爲中共高層領導人的權力交接站,在此敏感之際,中共外交戰略會維持現狀抑或調整戰略引發關注。有臺灣媒體分析認爲,目前中共外交面臨三大困境,急需調整。

臺媒:中共外交布局被打亂

中共近期一系列的外交大行動,包括胡錦濤出席20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溫家寶出席東亞及東協峰會,及11月底德班氣候變化會議等,被外界認爲顯示中共的外交遇到重重困難。

臺灣《世界新聞網》分析,這些重大外交行動突顯三件事,一是中共與美開始正面交鋒,一是中方與歐洲就歐債危機的互動極不理想,一是中國周邊地區開始不穩甚至出現局部震動。

報導指,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以來,中共領導層的外交布局被打亂。在外交的多個層面,包括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等都受到相應的擠壓。雖然以中共的政治思維來說,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就是確保明年中共18大的召開。因此,外交系統內部的安排,一切以中共18大為核心。但是如何調整外交戰略,已成中共目前面臨的重大課題。

報導分析,中共面臨的外交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大層面。

首先是周邊突變。繼因朝鮮問題與韓國有齟齬、因漁船問題與日本僵持後,中國先後與越南、菲律賓就南海問題產生公開矛盾,而與印度的關係一直未回軟,緬甸又可能出現政治變化而打亂中共多年布局。中國整個周邊都出現鬆動。

有輿論認爲,中共外交戰略出了問題,如對緬甸,經營那麼多年,投下那麼多資源,還是說變就會變。

周邊不穩,大國關係也出現鬆動。在過去的10多年中,美國的國際戰略中心主要放在中東東區。從2010年開始,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基本穩固,開始「重返亞洲」,把戰略中心轉移到亞洲。而美國與中國之間,就人民幣匯率、南海、對台軍售等問題出現一系列爭議。

報導還提到,夏威夷的亞太經合組織第19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美國力銷「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更令中共有遭逢經濟孤立的感覺。同時,在歐債危機的處理上,中共對歐交涉,雖不至於不歡而散,起碼是再度心存芥蒂。

因此,《世界新聞網》分析,中共外交未來急需處理三大關係,首先是處理中美國關係,其次處理中歐關係,其三則是周邊關係。

評論:中共外交 力不從心

此外,新加坡《聯合早報》也發表一篇署名文章,分析了中共外交戰略面臨的一些矛盾。

文章談到,隨著西方人權運動的興起勃發,以及環境惡化,恐怖主義,核擴散等世界性問題威脅到了 人類和平和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承受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文章認為,如果中共秉行所謂的純粹的「互不干涉內政」原則,一方面中國會受到世界主流國家價值體系的孤立,使得中國國際影響力下降;另一方面,在這些違背人權,支持恐怖主義和核擴散的「邪惡政權」倒台後,中國在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必然會受到巨大損害。

其二是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之間的矛盾。因爲中共過多的和這些極權政府打交道,比如緬甸,利比亞,和委內瑞拉等亞非拉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必定會把他們對政府的厭惡,延伸到中國身上。

因此,文章認爲,由於中共外交理念的滯后,理論存在內在矛盾,以及對自身戰略再定位的模糊,使得中共在應對複雜和動態的世界格局時,尤其是在處理中美關係時,其外交政策顯得左支右絀,搖擺不定,力不從心。

相關視頻:評論:美國轉向亞洲-中共影響力衰退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