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29日訊】【導讀】《四遊記》又名《四游全傳》、《四游合傳》。自明朝吳承恩因神怪小說《西遊記》大獲成功後,明清時的吳元泰、吳政泰、余象斗等又根據佛、道兩教之有關戲曲雜劇和神話傳說,撰寫了東、南、北三遊記,再加上楊志和的另本「西遊記」,合稱《四遊記》。其中《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二卷五十八回。小說描繪了民間年畫、戲曲中的主題人物,如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等八仙,非常值得一讀。
第四回 鐵拐獨步遇師
卻說先生自華山別歸,復居岩穴深林,深會老子之旨,熟思宛邱之語。運道益堅,用功益力。能出陰神,四方清逸,幽人聞風興起,相與往來,多求為之徒者。 一日先生與其徒論道,忽見祥光繞其戶牖。先生觀之良久,乃曰:「此氣非常,必有異人降臨吾室。」乃獨自出齋散步。高山絕頂,見一鷹振羽高崗,喟然嘆曰:「詩云:『綿蠻黃鳥,止於丘隅。』」知其所止也。此鷹獨立於此,誠為知止。即有清間弓矢之徒,惟嗟望耳;繒繳之巧,安能施乎?奈何世人營營逐逐,于蝸角之虛名,覓蠅頭之微利,自驅陷井,至死方悔,豈不出此鷹之下乎?吾益有自儆矣。因口佔一絕雲: 知止不求寸,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崗,何效戀塵埃?吟畢,正見祥雲縹渺,清氣汪洋,見二人跨鶴而來。向前視之,乃老君、宛邱也。先生急忙迎拜。老子笑謂李曰:「觀子今日之游,固然足以發吾昔日之旨矣。」乃與李同至茅齋,先生再拜請教。老子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游心欲淡,浩氣欲養,與物自然無私矣。」因與李約曰:「吾欲游西域諸國,欲偕汝行游。可於十日後,神馳吾側,毋相違也。」言訖,即同宛邱駕鶴望空而去。先生目送,嘖嘖稱善,乃歸茅齋。
不覺光陰易過,十日已周。乃呼其徒楊子囑曰:「吾將出神,赴老君之約于華山,留魄在此。倘遊魂七日而不返。方可符吾魄化之。若七日未滿,當好為吾守此魄,勿使傾壞,以違吾言也。」囑畢,靜坐游神而去。
請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