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28日訊】中國經商的環境一直是各國投資者和政府關注的問題。世界銀行在10月20日發表《2012年經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的經商環境退步4位,較去年大跌至第91名。中美商務理事會日前也發布了對其成員公司今年在中國大陸經營情況的調查。調查顯示,在中國大陸開展經營活動卻仍然存在一些重大問題。
中美商務理事會的調查報告總結出了美國公司目前在中國經商的十大問題,顯示這些公司對中國政策的總體走向表現出更強烈的擔憂。這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它們與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同時也表現在服務業的市場准入、透明度以及保護主義等問題。
有專家說,這些跡象讓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感到,中共的政策在向國有企業傾斜,但卻是以犧牲在那裡經商的外國公司的利益為代價的。
以下是該調查報告總結的十大問題:
一、服務業的市場准入問題
服務業,如金融,法律,信息,電信行業中存在著八類障礙約束其發展(涵蓋了從衛生保健,建築和工程等等)。這裏的問題基本上是所有美國公司面臨問題的縮影:
•人力資源(即找到合格的工人)
•行政許可和產品認證
•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
•缺乏與國內企業的同等待遇
•與其他外企的競爭
•投資限制
•有關產品的消費意識缺乏
•政府管理政策改革步伐緩慢。
二、歧視外企
現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中共政府偏愛國內企業。70%的受訪者表示現在的情況和去年一樣糟糕,30%則認為情況已經變得更糟了。
以下是影響外企的幾個主要方面:
•工程招投標
•被考慮享受優惠政策
•允許與國內企業一樣的業務範圍
•自主創新的偏好
•以國內企業同樣的速度擴展分支機構的能力
三、透明度
受訪者對中美商務理事會說,不同部門的透明度不同。其中有58%的受訪者稱,在本行業沒有出現任何改善。
四、對入境投資的限制(即所有權的限制)
在中國,有77%的外商投資是採用外商獨資企業,而剩下的23%一般都採用合夥和合資企業形式,外國公司在其中只佔少數股權。
今年,中共政府公布的一份文件,列出要「鼓勵,限制或禁止」的外資直接投資領域。但受訪者表示,即使投資是受到「鼓勵」的,其產品也經常受到限制。
五、標準和合格評定
這些標準規定了產品如何設計、製造、銷售、使用並廢棄;在進入市場之前還需要經過認證。許多受訪者認為這些標準是中共政府有意對外國公司複雜化了。
六、知識產權執法
中共官員說已經對這個問題加以重視。但是儘管如此,還是有93%受訪者表示,他們仍然有些擔憂或是非常擔憂,知識產權的保護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七、與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國有和私營)
中共政府偏向國內企業。其中72%的受訪者表示這是個大問題,因爲他們與國有企業有著直接競爭。
八、成本增加,包括勞動力、材料和通脹
根據調查,這是自去年以來惡化最嚴重的一項。6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將工資增加了5%至10%。8%受訪者將工資上調了15%以上。這是外資企業最為關注的方面。此外,還有影響材料成本的一般性通貨膨脹問題,這是每個人的都想控制住的事情。無論如何,這是外資公司考慮將其業務向亞洲其他國家轉移的首要原因。
九、行政許可,包括獲得營業執照和產品認證的困難
儘管中國的法規要求處理業務許可在數周內即可完成,但實際上許多外國公司都要等待數月,其中包括一些產品的審批,業務經營,和投資審查。這樣往往延誤了商機,拖慢了外企競爭的步伐。
十、人力資源:招聘和留住人才
調查結果還顯示,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的缺乏在去年是排在首位的問題,今年仍然如此。總體來講,從管理人才到工廠的藍領工人,都是對好員工的需求大於供給。這也是人工成本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公司正試圖保留其已有的員工,所以競爭非常激烈。對於高級管理人員來說,跳槽后工資平均增加了30%。
調查報告最後還幽默的稱,如果你不知道在中國誰說了算,請看這張圖:
左起:
成思危,國際金融論壇主席
楊潔篪,外交部長
張平,發改委主任
謝旭人,財政部長
相關視頻新聞:【禁聞】美國在華企業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