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情報史 戴笠有27個化名

【新唐人2011年10月8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培煌台北8日電)國史館與軍情局合作,今天發表「戴笠抗戰」史料3冊新書,揭開民國史研究中最神祕的面紗;根據書中資料顯示,當時情報組織的領導人戴笠,光是化名就高達27個。

國史館在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編目、整理已解密的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內容,先挑選重要資料出版「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軍情戰報」、「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經濟作戰」及「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忠義救國軍」3冊。

情報作戰首重機密不外洩,為了保護資料,情報人員常得使用化名以掩人耳目;在「忠義救國軍」一書中指出,戴笠當時所使用的化名高達27個,除「張叔平」、「馬健行」等平常姓名,還使用雙字與單字化名,包括「濤」、「靈」、「余龍」、「裕隆」;其中,還有取自大自然名稱如「冬」、「雨」、「雷雲」等。

戴笠史料3冊中,「軍情戰報」以抗戰時戴笠所蒐集、整理及呈報的各項軍情戰報為主;「經濟作戰」描述當時包括物資搶購、搶運、金融作戰等解密內容;「忠義救國軍」則描述當時對日軍進行游擊戰,以協助國軍作戰。

國史館並針對解密檔案舉辦「戴笠先生與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學術研討會,分別從戴笠的情報事業、抗戰時期的經濟作戰與交通運輸、當時中華民國與美國情報合作及國軍情報組織演變等議題,邀集學者專家發表學術論文。

國史館協修吳淑鳳在「戴笠對美國戰略局的認識與合作開展」一文指出,當年軍統局人員與美國海軍討論合作計畫時,頗能注意美國派赴中國人員的管轄權,例如堅持美籍人員必須受中國戰區最高統率指揮權,而非聽命於美軍司令。

「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開展」一文作者國史館修助蕭李居說,戴笠對情報人員的工作要求相當嚴格,除要求工作態度的積極性、情報的迅速與正確性,更擬定工作人員信條來要求紀律,可見戴笠不僅有「特工天賦」,也有政治頭腦。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