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臭氧層首現大洞 5個加州大

【新唐人2011年10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科綜合報導)NASA領導的研究小組2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北極今年春天首次出現臭氧層破洞,

約有5倍加州面積,大到首次能和南極的臭氧損耗匹敵。


這個破洞一度通過東歐、俄羅斯和蒙古上空,讓當地人口暴露於較高,但非持續性層級的紫外線當中。

2010至2011年冬春之際在北極進行衛星測量,結果發現臭氧層在距地表15至23公里處嚴重耗損。最嚴重的損耗超過八成,介於距離地表18至20公里處之間。

他們還認為,今後北極完全有可能再次出現臭氧空洞,但具體時間難以預測。

這項刊登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指出,「臭氧層首次出現巨大損耗,大到讓我們能以北極臭氧洞來形容」。NASA在官方網站也發表文章對此做出相關介紹。

氧分子構成的臭氧層於平流層形成,可以阻擋紫外線對地球生物的傷害。如果臭氧層被破壞,大量紫外線將會照射地球表面,造成植被破壞、人類易患上皮膚癌和白內障。

有神論:地球生命自我調節

有神論者持不同觀點,他們認為,臭氧層空洞是地球生命自我調節的結果。

他們認為,如果臭氧層空洞是由氯基化合物造成,那麼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應該對大氣釋放的氯基化合物最多,當地的天空最有可能出現臭氧層空洞。事實上,人類目前監測到的臭氧層空洞主要出現在南極、北極等既無工業又無人煙的地方。

實際上,這是由於人類工業對環境汙染太大,大氣中廢棄物質太多,地球大氣層在南極、北極等無人煙的地方打開大洞,讓大氣中的廢棄物質放出,從而保護人類。

這種觀點還認為,這也是神在警告人,工業的過度發展將會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破壞。

科學:破壞來自人造氯基化合物

現代科學觀點認為,臭氧層這些破壞部分是來自人造的氯基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曾被廣泛用於製冷劑和消費用噴霧劑上。

研究人員分析,北極臭氧此次大幅減少的原因,是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極地區寒冷天氣持續時間異乎尋常的長。在寒冷條件下,能破壞臭氧的含氯化合物會更活躍,導致了臭氧空洞的出現。

為了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在1987年出台《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控制氯氟烴等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

目前在南極地區,每年冬天都會觀測到臭氧空洞。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