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全塞 導航走後門打通

【新唐人2011年9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龍瑞雲、陳清芳台北20日電)每年2萬餘名血管硬化病患,其中85%接受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15%病患慢性完全閉塞難以治療,醫師建議,可透過電腦斷層影像導航及逆行性技術,「走後門」恢復血流。

70歲陳姓病患,15年前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嚴重接受繞道手術,隨著時間又逐漸阻塞,「就像是排油煙機內長期累積的油垢」,近年來常有胸悶、暈眩等症狀,接受數次心導管手術,仍無法治療成功。

新光醫院採用心導管新式機型,結合256切電腦斷層影像及逆行性技術,今年3月對陳姓病患進行5個小時手術,比一般心導管手術多5倍時間,但成功率高。

新光醫院心血管完全阻塞治療中心主任劉世奇表示,像陳姓病患這類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手術病患,需要透過電腦斷層影配合「走後門」的逆行性技術,就是不從正常管道打通血管,而是「走後門」從另一側冠狀動脈通血管。

至於電腦斷層影像的功能,就像是開車時使用的定位導航系統,做心導管時就能清楚知道完整血管的路徑,可大幅提高手術成功率。

劉世奇表示,病患的血管有10公分的阻塞,且屬於髮夾彎,難度較高,若使用一般心導管手術成功率不高。

他說,還有另一種治療方式,就是體外加強搏衝治療系統(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讓心臟長出新的旁門左道「側支循環」血管,如同高速公路塞車或不通時,開闢替代道路。

醫界估計,台灣每年約2萬5000名血管硬化病患接受治療,其中85%可採行心導管手術,另搭配新型塗藥支架的成功率高達95%以上。

劉世奇說,15%病患冠狀動脈疾病屬於慢性完全閉塞,若不能開通血流,5年後存活率將明顯低於已成功手術的患者,而多數病人因此轉至外科進行繞道手術或是門診持續藥物控制。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