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殺手:心肺疾病與癌症

【新唐人2011年9月14日訊】(中央社紐約14日美聯電)人類致死原因何在?數十年來,各國衛生領導官員專注在傳染疾病上,像是愛滋病、結核病與新型流感病菌。

他們研究疫苗、較好的療法與其他控制病菌的方法,而這些病菌在目前的交通條件下,很快就能在全球散播疫情。

現在他們轉而關注新的一組病源,也就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稱「逐漸出現的公共衛生緊急狀況」。這一次要對付的不是病菌,而是我們大家,還有我們的不良習慣,諸如吸菸、飲食過量與運動不足。

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下週將召開第一屆慢性疾病高峰會。這些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臟與肺部疾病。這些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將近2/3,即大約3600萬人。美國每10人就有近9人死於這些疾病。這些疾病有相同的風險因素,像是吸菸與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而許多這類因素可以防範。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中風與心臟相關疾病佔全球所有非傳染性疾病致死人數的近半數,僅2008年就達到1700萬人。其次是癌症(造成760萬人死亡),接著是肺氣腫等呼吸性疾病(420萬人)。2008年糖尿病造成130萬人死亡,但這個數字有誤導性,因為大部分的糖尿病患是死於心血管疾病。

聯合國決定聚焦在這4種疾病與其共同風險因素,像是吸菸、酗酒、不健康的飲食、不運動與環境中的致癌物質。

這些因素在全球各地造成不同影響:

歐洲與北美洲人民為飲食過量、運動過少與吸菸付出生病代價,以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為主。癌症比較常見於年長的人,像是乳癌與前列腺癌,這反映出在這些醫療普遍的地區,平均壽命較長。在東歐與前蘇聯,肺癌是男性主要罹患的癌症。歐洲的吸菸率全球最高,達29%。

東南亞的肥胖率為全球最低,甚至低於非洲。中國只有6%的肥胖人口,但每10人就有將近4人患高血壓。中國的呼吸性疾病死亡率則是美國的3倍。亞洲許多地區也有很高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率,人類乳突病毒經由性行為傳染,會導致子宮頸癌。(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