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流暢如水的美國——環境篇

【新唐人2011年9月10日訊】走進美國那幢幢小樓掩映在樹林里的居住小區,在對比我們中國城市裡密密麻麻的簇新新樓,你就會發現一般美國人的家居概念和中國簡直是沒有可比性的。這當然得益於他們國土遼闊從不缺地,而中國雖大,但人口也龐大無比,且幾乎只能集中於國土的東部和沿海附近省份,因為西部的西藏、新疆,面積雖大,但等同於不毛之地,難聚人氣。但人口並不是發展相對落後的擋箭牌,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還要大,為什麼他們的居住環境也比我們中國人好很多呢?其關鍵則是高度集權的專制制度使人民自由發揮的創造力及其民主權益被壓制得幾乎蕩然無存。

我們中國人通常住進的新樓盤,就像鑽進了一個個密如蜂巢的蝸居小籠,逼仄而令人壓抑。而美國造型各異的一幢幢獨立別墅,看起來顯得過於獨立,但近觀令人心情舒坦,遠觀也不失與自然的諧和。

美國人處處崇尚自由的空間,別墅群雖比比皆是,但其間距無一例外地保持著十分舒服的距離,互不相連又錯落有致。屋頂的顏色,整體造型以及房前屋后的花圃設計也盡顯個性。中國人喜歡聚在一起湊熱鬧。城市裡推出的大小樓盤,外觀看起來均大同小異,別無生趣。即使是推出的別墅群,無論顏色還是整體設計風格,通常都高度一致,遠遠望去,排列整齊劃一,彷如豪華版的成建制軍營。

中國人的群居式生存形態,看似如有蜜蜂那樣的團結精神,但實際上家家戶戶喜歡緊閉門窗,牆外還要加裝一套不鏽鋼「防盜網」。而美國人的家居外面,絕對看不到中國式的「網」狀結構。

如果我要走進美國人的家居,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即使有的家居門前安裝了木杉欄,其高度也不過齊腰高,隨便即可跨欄而入。有一天朋友YKX陪我沿著洛杉磯的山路散步時,他隨意地指著路邊的房子告訴我說:「你信不信,如果你跨進花園,走到門前,很可能他的屋門就是沒有上鎖的。你直接可以推門而入。」走在這種家家戶戶幾乎都敞開門戶的美國式小區面前,我不由嘆服:這才是和諧社會啊!他們如此放心,不懼賊人破門而入,這與中國城市的治安狀況之惡劣,何以類比?洛杉磯山居的夜晚,路上幾無行人,只有一幢幢房屋裡透出來的燈光昏黃,與夜空中的星光點點交相輝映。晚風拂面,陣陣清涼,好一幅安寧靜謐的月夜鳥鳴圖!

美國人的房子,還有一點很值得中國仿效。那就是他們的房屋結構基本上是用木或夾板拼接而成。而我們的房屋一律用鋼筋水泥鑄就。水泥預製板結構固然堅實牢靠,但遇上汶川之類的天災人禍,屋子裡的生命便難逃厄運。當亞特蘭大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房子都是木結構時,我還有點半信半疑。睡覺前,我還用手敲了敲牆壁,那透明而空靈的聲音已可證實此言不虛,的確是木結構。也許有人會說在防火方面,中國那種水泥結構會比美國的安全。非也!上海樓房的火災,還有北京「大褲衩」旁邊的烈焰,不一樣火勢兇猛嗎?

我常想,如果汶川的房屋,包括大量豆腐渣校舍,當時建造時都以木板結構取而代之,那麼多孩子的生命就很可能不會因沉重的水泥預製板坍塌而導致屍橫遍地的結局。在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打擊面前,木板和鋼筋水泥孰優孰劣?無需饒舌便立見分曉。

再者,在美國買的房子,幾乎什麼都給你裝修好了,牆壁、地毯、衛生間設施、廚房電器設備、客廳吊燈、房間床鋪、桌椅等都無需你再多操一份心。而在中國買的房子,除了需格外加價的樣板房之外,一切的善後事宜,都得自己去額外添置。等於你買的只是一套毛坯房而已。而在美國買房,你簡直可以直接帶上換洗衣物進門。在中國,誰見到過這樣的好事?

美國的自然環境之好,簡直可與中國的新疆、內蒙媲美。淡藍的天空里,處處飄浮著大快朵頤的白雲。廣闊的地平線上,舉目四顧,綠草成片,樹木蔥蘢。在我的印象中,美國除了灰色的水泥停車場、縱橫交錯的流線型車道,就是翠綠的草地、茂密的叢林。極少看到裸露的黃土。朋友Y這樣生動地向我比喻道:「美國的松鼠,可以從東岸的樹上,一直不落地地跳到西岸的樹上。」可見,美國的環保意識之好,在剛去不久的華人眼中,有多麼令人感慨!

其實在自然環境上,也許中國比美國更好。但中國卻不珍惜,也不尊重大自然。尤其是這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不惜用透支子孫後代的代價來贏取GDP的發展成效,雖其成果令世人矚目,但單位能耗之比,卻遠比美日驚人。而中共政府的短視眼光,是不計成本也要保住讓外界好看的增長速度。這簡直是對後代不負責任的急功近利。

記得去時,當波音客機從厚厚的雲層里穿落下來,即將降落美國的那十來分鐘中,便已強烈地感覺到兩國天空環境的差異。從機艙的小窗望下去,美國海岸是碧藍的一片,空氣分外透明。俯瞰陸地時,小如作戰沙盤的公路、緩緩移動的汽車、五彩繽紛的房屋,盡收眼底且清晰可辨。而當我坐在返回廣州、緩緩下降的班機里,把目光投向下面熟悉的天空時,映入眼帘的是大塊大塊的灰黑色雲層,厚厚地覆蓋在半空之中。陸地上的景觀全被灰濛濛的霧靄遮蔽得嚴嚴實實,令人如墜五里霧中。我想,飛國際航線的客機駕駛員在如此濃霧中的中國南方降落,也算夠倒霉的了!去年在日本降落前,我也同樣為近鄰的東瀛竟有如此澄碧透明的空氣而深感詫異。

在城市的公共設施上,如美國街上任何場所的自來水都是直飲水,甚至街邊衛生間的自來水中流出來的都是溫水。這種享受如果在國內恐怕只有星級賓館才會有。這點連美國的忠實學徒——日本,也沒做到這麼牛!而且美國公共衛生間里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沒有廁紙的尷尬,至少有兩種衛生紙供你選擇使用。

在街上走,我經常會遇到迎面向我點頭微笑的男女,而在日本則不會。當我問路的時候,次次都會得到熱心的回答。只有一次在華盛頓DC碰到向黑人問路,他把我殷勤地帶到一個交叉路口指明地鐵站后,我就匆匆道聲「Thank you very much!」,結果此兄突然手舞足蹈地直視著我說:「money!money!」我馬上明白了,他是向我討要問路費。我立馬掏出一把零碎的硬幣遞給他。此兄一看手心,忽又更大聲地朝我叫道:「NO!NO! One dollar,One dollar!。」由於我至今都沒搞清楚口袋裡那些複雜的小硬幣之間的大小,所以我就隨手抓了幾塊硬幣遞給他。而他一看都是些一美元以下的,就把臉拉長了。於是我又抓了一塊遞給他,他一看裏面有一美元的,就滿意地邊走邊哼著小調悠然遠去。

但絕大部分美國人還是很紳士的。我在華盛頓的博物館參觀完后,經過一座小橋站著攤開地圖看時,迎面走來一位老年白人婦女,她徑直走到我跟前停下,說了一串英語,因為我的英語程度很白痴,只聽到其中有一個單詞是「help」,即猜到她是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指路,便連忙向她擺擺手道謝了。因為即使我要英語問,也表達不出來。但我還是很感動,這種為陌生人,而且對異國陌生人都這麼友好,在國內畢竟鮮有所聞。我在廣州問路時,常常被人忽悠甚至不予理睬也習慣了。國情差異一至如此,簡直令人無語。當然我在此說的是在美國感受到的普遍現象,而不包含極個別的例外。

華盛頓的博物館全部免費對遊人開放。但我去的時候,正值拉登被斃。附近許多辦公大樓外的路口都架起了「STOP」的防撞欄。以防拉登的人突然出來報復。街上隨處可見警察的身影。當我乘坐的小車快接近國會山莊時,路邊突然竄出來一個黑人警察,他一邊打量著我們,一邊試圖招手截停我們的車子,但他一看清我們是東方人而不是大鬍子拉登似的阿拉伯人面孔后,就揮手示意我們開走了。沒想到堂堂第一強國——美國,還有如此神經高度緊張的時候。可見美國人對「911」的恐怖襲擊至今仍陰影猶在。但美國對於正面戰場倒歷來不為所懼。他們怕的是猝不及防給你使陰招的人。

我在亞特蘭大還參觀了美國最大、最有名的媒體——CNN總部大樓。任何外來參觀者,都可以在無需出示任何證件的情況下直接走進去參觀。那天我才知道,原來在美國首屈一指的電視老大CNN原來還是私營的。也正因為它是私營的,才不必為政府背書,充當替政府講話的喉舌。CNN的大樓,其實還遠沒有北京的央視「褲衩」那麼高大偉岸,但這絲毫不會減低她在美國和世界受眾眼中的公信力。我想,全美各地之所以難以發生類似於中國各地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乃是因為每一個公民與政府權力部門溝通的渠道都是暢通無阻的。每個美國公民都有聲張正義的渠道,有受法律充分保障的泄憤出口——自由的新聞和獨立的司法。而無需逼人走上「上訪」這條古老的獨木橋。當受到冤屈的人,只有在諸如自由表達、尋求公正等所有正當權益統統都被封死的時候,才會走上最原始的對抗之途。故此,共產黨人的鼻祖——馬克思早也有言在先:「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會成為泡影」。

人的生存環境不僅需要自然環境的依託,也涵蓋精神需求的支撐。一個用金子打造的豬圈,永遠也無法與自由自在的飛鳥或松鼠類比。而人所普遍追求的,是個人價值的被尊重和認可,而不僅僅是世俗意義上的社會環境穩定或物質生活的豬圈化生存狀態。

文章來源:《議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