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6日訊】最近一個時期在公眾中流行的兩句口頭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是一個奇跡」居然都來自中國最早培訓的號稱「黃埔一期」的政府資深發言人、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8月12《人民日報》文稱,王勇平“奇跡論”犯低級錯誤,中國新聞發言人遭遇「七年之癢」。
新聞發言人作為資訊公開的橋樑,一不小心自己卻成為爆炸性新聞的製造者、成為新聞本身,這樣的角色錯位,非一般的「低級錯誤」可以解釋。王勇平絕不是個例,而是目前中國發言人現狀的集中體現。類似的「低級錯誤」屢屢出現,恰恰說明政府發言人在角色的自我定位、自我期許等方面有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偏差,出現了基礎性的「高級錯誤」。
作為發言人「黃埔軍校」的老師,算得上,作為2003年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主講教授和王勇平的「老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史安斌如是評價王勇平把自己變身成為新聞人物事件:「應該說在當時的輿論氛圍下,一個新聞發言人能夠不回避,能夠坦然面對記者前所未有的逼問,沒有怒髮衝冠離席而去,已經相當不錯了。然而由於缺乏媒體的從業經驗和傳播素養,也犯了一個資深發言人不該犯的低級錯誤,沒有體現發言人在媒體和公眾之間的橋樑作用。」我認為這個理念是錯誤的,根本的不在於缺乏媒體從業經驗和傳播素養問題,而是作為政府新聞發言人,你有沒有權力和資格對公眾的追問拂袖而去?答案是「沒有!」政府發言人的角色存在,就是為了滿足公眾知情權而設,記者(代表公眾)再刁鑽的問題,你都沒有回避的權力,否則,便是失職。當然,不回避,有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問題,也有知道多少的問題,這其中沒有任何技巧可言,需要的只是如實向公眾秉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此之謂實事求是。
據美國全國政府傳播者協會估計,美國各級政府大約有4萬名新聞發言人,同時稍有規模的企業都會設立專職的新聞發言人,即使是十來個人的小企業也會有兼職的新聞發言人。據調查,380多家跨國公司中基本上已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達到了80%,而在國內,100多家央企真正建立企業發言人制度的不到一半。而對於民營企業,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不足1/5。這樣一旦出現了危機事件,臨時抱佛腳,顯然就只能疲于應付了。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評認為,在涉及大型國企的公共批評事件中,所涉機構的表現都不及格。
「所涉機構的表現都不及格」,背後隱藏的正是深層次的理念問題。在眾多新聞發言人那裏,他們把自己定位為代表某一機構、集團、部門、企業利益的看門狗,而不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橋樑。所以很多時候,狡辯和掩飾反而成了一些發言人的本能。這樣一種和公眾、和記者形如溝壑的溝通形式,怎麼會得到公眾的認可呢?甚至,其中的許多人,仍然沒有脫離傳統的宣傳理念,把新聞發佈會當成政策宣傳和自我美化的工具,而不是簡單、真實資訊的溝通。在某種程度上,這實際上是在試圖改變事實,而不是真實傳達事實真相。而公眾需要的,只是真相。真相是信任的前提條件。真相第一,技巧第二。發佈會的社會效果,永遠只服從於一個原則,那就是:尊重事實,告知真相。一場虛假的言不由衷的發佈會,無論包裝得如何堂皇,都只能是浮雲,是諷刺。
如果還用宣傳的態度和理念對待資訊發佈,結果可能就是穿幫,老百姓憑常識就可以揭穿你。比如王勇平在7月7日做客新華網的時候說:這是「人間奇跡,是我們國家實力的象徵,每個中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樣,世界鐵路同行也為高速鐵路事業的快速進步感到鼓舞。」抬得越高,自然摔得越狠。
除了真相問題,還有一個是態度問題。政府的確掌握著社會的絕大部分資源,但是在手機攝像和互聯網時代,這種情形已經出現改觀。如果新聞發言人還以真理和真相掌控者的高高在上的態度自居,以為「給你真相」是一種恩賜,這種心態遲早要摔跟頭。當人民群體個體的微資訊能夠通過現代傳播技術彙聚成事件的全息狀態的時候,人們並不一定是在期待政府的資訊,而是在檢驗政府及其發言人的誠信。可惜,很多發言人看不到這一點,這也是他們屢犯「低級錯誤」的原因。
文章來源:《草根網》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