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28日訊】 目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又到了小學招生報名的時候了。從21世紀初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就開始年復一年地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然而,外來工子弟想在城裡上公立學校,卻還是那麼難。
在廣州,有報道稱:「一些學校的擇校學位變得『萬金難求』。同時,好的外來工子弟學校學位也日益緊缺。廣州白雲區某民辦小學門外上百家長冒雨熬夜苦候十多小時。一位家長說:『我凌晨5點就來排隊了,以為夠早了,但前面卻有120位。』」今年年初,廣州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優秀外來工入戶和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市教育局提出將外來子女入學問題下放到各區縣,由各區縣出台政策解決,但收效並不明顯。
不僅僅是在廣州,全國範圍內,外來工子女「上學難、上學貴」,公立學校仍是「香餑餑」都是普遍現象。這自然引發人們對教育公平的質疑。癥結何在?本刊就此採訪廣州知名民辦教育人士信力建。
1.年初廣州下發文件,規定來穗外來務工者居住半年其子女可申請公辦學校義務教育,你怎麼看?
信力建:方案年年都做,但雷聲大,雨點沒落下來。誰請客誰買單,現在是中央請吃飯不買單。
2.廣州的外來工子女入學現狀如何?
信力建:目前,廣州約有50萬外來工子女,主要在老城區;其中有20萬在公立學校,30萬在民辦學校,民辦學校大致有300家。
現在的9年義務教育有一個很大的不公平:公立學校得到了政府資助,廣州的戶籍市民每個學生每學年得到的款項大概4000到6000塊錢,而非戶籍居民一分錢都沒有。
3.一方面是巨大的外來工子女入學需求,一方面是所謂學位缺口很大,如何緩解二者矛盾?
信力建:其實學位本身是不缺的,民辦學校的學位就很空,而是所謂的優質學位緊缺。
4.為何會出現優質學位緊缺?
信力建:政府錯位造成的。本來教育資源應該投向辦國民學校,不這麼辦,還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投給少數優質學校(名校),幫助富人,忽略了其他普通學校,人為加劇了教育不公平。
5.那該怎麼改革?
信力建:關鍵是公立學校要回到公共服務的框架下,政府的責任,是按照均等發展的原則,用納稅人的錢去幫助普天下國民入學,確立教育公平,打破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狀況。
6.剛才談了城市本地戶籍子弟的入學問題,那在外來工子女教育方面,世界其他國家有可資借鑒的樣本嗎?
信力建:按照美國的觀點,你在哪裡出生就是哪裡人,外來工子女和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美國和日本的9年義務教育是以法定劃定學區,即用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學區歸屬哪個學校。不像我們現在所謂的學區(地段生),地段劃分不清,甚至是黑箱操作。
第二,學區的學生經費基本一致,不按學校按學生人數來劃撥教育經費。
7.平等均分教育資源,這樣做確實可以抹平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那如果想上更優質的學校呢?
信力建:你可以進私立學校啊。在國外,所有的名校都是私立的,所有的私立學校都幫助有錢人,所有的公辦學校都幫助窮人,劫富濟貧。但在中國完全顛倒過來——越有錢的人越想送子女到公立學校;農村孩子、外來工子弟,根本沒人管。
8.如何讓民眾公平地分享教育資源?
信力建:增加供給,如果政府把基礎的保障性教育做好了,就不會存在太大問題;鼓勵各種富人或慈善部門去辦教育基金,富人、NGO機構都可以辦學。
9.中國教育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與不足?
信力建:奴化教育,教育跟不上時代。我們的教育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
10.如何改善中國教育水平?
信力建:打破壟斷,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西方的教育業有很多NGO和慈善基金會支持,關鍵要放開辦學限制,拓展民辦或公益學校,辦學質量要靠競爭來提高,好的學校會從競爭中產生。
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