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十重門 問題多

【新唐人2011年8月25日訊】(中央社台北25日電)宮殿、宮門眾多的北京故宮最近接連出包,被大陸媒體戲稱為「十重門」;除了哥窯瓷器受損外,還有上百本珍貴古籍失蹤。儘管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有所解釋,但大陸民眾不見得能接受。

北京故宮的「十重門」包括:「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解雇門」、「文物門」、「私賣門」、「門票門」、「屏風門」、「封口門」、「逃稅門」等。

「失竊門」指的是今年5月發生的齋宮展品被盜案;「錯字門」是指故宮致贈北京市公安局錦旗出現錯字;「會所門」則是北京故宮的建福宮被改成富豪頂級會所;而會所事件曝光後,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懷疑內部人員洩密,開除所有員工,被稱為「解雇門」;「文物門」指的是哥窯瓷器受損案。

至於「私賣門」,是指北京故宮涉嫌私自拍賣館藏珍貴文物以「創收」;「門票門」指的是北京故宮午門外的端門一帶有許多個展覽室,但實際展覽內容少,而且票面無稅務章和公司財務章。

今年7月清宮舊藏紫檀嵌玉屏風遭水浸泡,則被稱作「屏風門」;而2009年北京故宮人士私分票款,事跡敗露後被知情者勒索人民幣10萬元封口費案,今年8月被揭露後稱為「封口門」;此外,端門外西朝房展覽逃稅事件,被稱為「逃稅門」。

北京故宮的「十重門」還有不同說法,例如「哥窯門」、「瞞報門」、「古籍門」等。「瞞報門」是指晚清時期玻璃花插在搬運時枝杈斷開等4件文物受損案,都隱瞞未見披露;「古籍門」則是100多本珍貴古籍遺失的案子。

鄭欣淼19日針對「十重門」透過新華社作出說明並致歉,表示各項爆料雖然情況不一,有的與事實有出入,有的還沒有查實,「但都指出我們的管理確實存在很多問題和漏洞。」

不過,至少關於「古籍門」的說明就未被大陸民眾接受。一位署名「故宮職工」的讀者投書京華時報表示,這些遺失的古籍並非故宮所稱的普通古籍和一般線裝書,而是含有價值連城的珍本。同時,這是一起「監守自盜」案。

這名讀者投書的內容,與鄭欣淼所說古籍問題事涉1950年以來「延續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遺留問題,情況比較複雜」,存在明顯差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