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海:20年前國際風雲激蕩

【新唐人2011年8月19日訊】20世紀80年代後期,東歐各國民主浪潮風起雲湧,1989年,共產黨國家紛紛瓦解:11月9日柏林牆倒塌;11月17日捷克「天鵝絨革命」,以和平方式推翻捷克共產政權;12月25日,羅馬尼亞共產獨裁者齊奧塞思庫被人民趕下台並判死刑。此時,共產帝國蘇聯也是危機四伏,政局動蕩,經濟瀕臨崩潰,民族矛盾激化。戈爾巴喬夫於1985年3月11日當選為蘇聯最年輕的共產黨總書記,成為蘇聯的第一把手。為了向反對他改革經濟的蘇聯共產黨保守派施加壓力,戈爾巴喬夫推出與言論自由有關的開放政策,希望通過一系列的開放政策、辯論及參與讓蘇聯民眾會支持他推出的經濟改革。

在1980年代末,針對蘇聯共產黨政府的抨擊與日供增,人民變得勇於表達對蘇共政府不滿,甚至反對蘇共政府。雖然言論操控和打遏批評者一直是蘇聯政體的核心部份,但開放政策中的放寬新聞檢制使蘇聯共產黨逐漸失去對新聞媒體的控制,媒體開始揭露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長期被隱瞞的問題如惡劣居住環境、糧食短缺、酗酒、污染等問題浮上水面,並廣泛討論。隨著開放政策的推行,人民開始對斯大林的惡行有更深的了解,對蘇聯體制的信心開始動搖。1990年3月,立陶宛共和國宣布獨立,此後一些加盟共和國也相繼發表主權宣言。為緩和民族矛盾,防止聯盟解體,1991年,戈爾巴喬夫和9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發表聲明,主張簽署新的主權國家聯盟條約,草案擬8月20日簽署。草案把國名「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放棄社會主義,擴大各加盟共和國的權力。這在蘇聯引起極大震動,成為蘇聯「8.19事件」的導火線。

1991年8月19日凌晨,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戈爾巴喬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總統職務,由他代行總統職務,並由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國家的全部權力;宣布對蘇聯部份地區實施為期 6個月的緊急狀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由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蘇聯總理帕夫洛夫、蘇聯國防會議第一副主席巴克拉諾夫、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蘇聯內務部長普戈、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組成。緊急狀態委員會在《告蘇聯人民書》中說: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政策已經「走入死胡同」,「蘇聯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處在極其危險的嚴重時刻」。亞納耶夫稱:「將採取最果斷的措施使國家和社會儘快擺脫危機」,並於當天命令在莫斯科市實施緊急狀態,部份軍隊開進莫斯科,坦克包圍了俄聯邦最高蘇維埃所在地。當時,正在黑海海濱克里米亞半島休養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被政變者軟禁在別墅裡,他同莫斯科的聯繫完全中斷。

但政變叛亂者們這些做法,遭到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等人的堅決反對。8.19日中午,葉利欽在俄羅斯政府和議會大廈舉行記者招待會,宣讀了《告俄羅斯公民書》,宣布緊急狀態委員會是「違反憲法的組織」,要對執行這個委員會指示的人「追究刑事責任」,呼籲「俄羅斯公民對叛亂分子給予應有的回擊」,並組織群眾舉行總罷工。19日下午,大批群眾響應葉利欽的號召聚集在俄羅斯議會大廈前進行抗議示威,軍隊的坦克在人群中無法行動。各共和國的領導人也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政變行為,支持葉利欽。這一事件在國際上也引起強烈反響:美國總統布希聲明不承認蘇聯新的領導人,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要召開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共同採取措施,對蘇聯施加壓力,德國總理科爾表示「十分不安」。……

政變後的8月20日,克格勃試圖部署由其特種部隊、專門負責反恐怖活動的「阿爾法」小組強行攻佔議會大廈並將葉利欽等11名主要人物逮捕或就地處決。但儘管面臨「送軍事法庭審判」、「處決」等威脅,整個「阿爾法」小組拒絕執行這個命令。「阿爾法」小組的指揮官在談到促使他們作出抗命決定的原因時說:6年的政治改革已經使我們敢於獨立思考,我們安全部門的大多數都不贊成用軍事手段解決政治問題;我們斷定,只要我們不執行違反憲法的命令,政變就會失敗。

8月20日,蘇聯空軍、空降兵、海軍和戰略火箭軍司令都公開表示不支持緊急狀態委員會,已被調入莫斯科的部份軍隊也發生倒戈。8月21日下午,蘇聯國防部宣布撤回奉令實施緊急狀態的部隊,莫斯科衛戍司令宣布首都的宵禁將解除。在8.19事件中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軍隊,很快掉轉炮口反戈一擊。

8月21日晚,被軟禁在休假地克里米亞的戈爾巴喬夫恢復了與外界的聯繫,並發表聲明,稱自己已控制了局勢,將立即返回莫斯科履行總統職務。8月22日凌晨,戈爾巴喬夫返回莫斯科。當天他下令撤銷由緊急狀態委員會或其個別成員頒布的各項決定,解除該委員會所有成員的現任職務。同一天,葉利欽宣布亞納耶夫等人已被拘留。

8月22日,宣布退出蘇共中央的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發表聲明指出,8月19日至20日,哈薩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收到來自蘇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文件確鑿地證明蘇共中央書記處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行動和決定。其中一份文件是秘密通告,內容顯示:「鑒於實行緊急狀態,請採取措施,使共產黨員參與協助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納扎爾巴耶夫說:「正是這些行為使蘇共中央書記處威信掃地。它與普通黨員相對抗,違背了人民的真正需要和利益。」

8月22日,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非常會議以及隨後在議會大廈門口廣場上舉行的「勝利者群眾大會」,籠罩著強烈的反蘇共氣氛。各國記者聽得最多的口號便是「打倒蘇共」、「審判蘇共」。講台上發言者只要一說到「取締蘇共」,廣場上便一呼百應,掌聲雷動。一位人民代表、著名眼科專家費奧多羅夫總結「8.19」政變教訓時說,「戈爾巴喬夫拆掉了蘇聯專制政權的牢籠,但並沒有搗毀蘇聯共產黨這個產生專制政權的『動物園』。應當禁止蘇共參政,不把共產主義改成人道主義就不允許蘇共活動。」

有些人民代表(包括莫斯科市長波波夫)則要求戈爾巴喬夫退出蘇共。接著:

——曾經召開莫斯科市各級黨組織負責人會議、動員黨員支持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普羅科菲耶夫被捕了。據報導,這位市委第一書記是在市委全會結束之後,在老廣場溜躂被群眾認出來,押進計程車,扭送俄羅斯檢察院的。

——屹立在克格勃門前幾十年的「肅反委員會」創始人捷爾任斯基雕像被1萬5千人圍住,最後被推倒。爾後許多天,有很多人用斧頭和各種工具在那裡敲紀念碑的底座,以便取一塊石頭回去作紀念。目擊者說,其情況幾乎是頭一年德國拆柏林牆情形的翻版。

——摩爾多瓦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葉列梅宣布退出蘇共中央政治局。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市當局決定拆除座落在愛沙尼亞共產黨中央大樓前的列寧塑像。

——吉爾吉斯共產黨中央大樓被沒收並「移交給國家」。

——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宣布脫離蘇共。

——雅庫特共和國議會決定把蘇共的建築轉給地方蘇維埃,該共和國的蘇共報紙轉為人民報紙;在10月1日之前將共和國的國家管理機構和護法機關非黨化。

——8月23日這一天,蘇聯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五個加盟共和國宣布共產黨為非法或實行非黨化。各地不斷出現要求解散共產黨的示威遊行,並掀起推倒馬克思、列寧塑像和革命紀念碑的高潮。

——8月23日,葉利欽命令停止俄羅斯共產黨活動並限制蘇聯共產黨活動。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聲明說,蘇共中央書記處、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在事件中「未能站在譴責和抵制的堅定立場上」,應「自動解散」,並宣布他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

8月29日,共產黨員占絕大多數的蘇聯最高蘇維埃緊急會議於8月29日以283票贊成、29票反對和52票棄權通過決定:停止蘇聯共產黨在蘇聯全境的活動,責成內務部各機構保證蘇共物資財產和檔案的完好無損,責成各銀行停止蘇共的所有貨幣基金業務。根據這一決議,蘇共在蘇聯全境的機構均被關閉,所屬建築物全部被查封,銀行賬戶全部被凍結。

蘇共自1898年開始的93年歷史,到1991年8月29日劃上了一個句號。

8.19事件平息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繼立陶宛和喬治亞在「8.19事件」前宣告獨立後,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在8月21日和22日也宣告獨立。尤其是8月24日第二大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宣告獨立,引起了其他共和國的連鎖反應;短短一個月內,又有7個共和國(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塞拜然、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亞美尼亞)相繼宣告獨立(土庫曼和哈薩克分別於10月和12月宣告獨立)。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時宣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已不存在」。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獨立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和《關於武裝力量的議定書》等文件,正式宣告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不復存在。

12月25日聖誕節夜,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布辭職。克里姆林宮屋頂旗杆上,那面為幾代蘇聯人熟睹的鐮刀鎚子旗被一面3色的俄羅斯聯邦國旗取而代之,克里姆林宮已成為俄羅斯的總統府,蘇聯從地圖上消失了,永遠地消失了。

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2006年在接受「俄羅斯報(Russiskaya Gazeta)」專訪時,對於前蘇聯的解體,葉利欽表示原因很簡單:「那是必須要發生的歷史安排」,「這是一個已經被確定了的歷史過程,一個無法逃脫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這些歷史上的強大帝國,都無法逃脫自己的歷史命運,蘇聯也是一樣,它的解體已經被天定了」。

葉利欽在專訪中表示,「我們不應該忘記,前蘇聯發展到最後,民眾的生活已經非常困難,不僅是物質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現在好像所有人都忘記了商店裡空空的貨架的樣子,忘記了自己害怕表達那些無法同中央保持一致的真實想法的那種感覺。而這些,是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忘記的。

英國《衛報》在蘇聯解體20周年之際,獨家專訪了推動1991年蘇聯解體的前總統戈爾巴喬夫。當記者問他最遺憾的事情時,戈爾巴喬夫毫不猶豫地說:「應該早點離開共產黨。」

據《衛報》報導,1個小時的訪談中,戈爾巴喬夫至少說了5件擔任共黨總書記時覺得遺憾的事。頭一件戈爾巴喬夫說到:「事實上,在嘗試改革共產黨的路上,我走過頭了。」他表示應該早幾個月,在1991年4月辭去總書記職務時成立民主政黨,因為「共產黨對所有必要的改變都踩剎車」。

而葉利欽在2006年表示,蘇聯的解體「是必須要發生的歷史安排」、「已經被天定了」。

2011年6月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分析指出,從道德審視開始,一直到政治合法性遭到詰問,全民認知的劇烈轉折,最終促成了前蘇聯的崩潰,其中道德的復活是精髓。

《人民日報》在2011年7月7日發表社評,警告現實中一再響起危險的警報,蘇共解體殷鑒不遠。社評表示,這樣的認識,絕不只是邏輯上的推演。以政治本色這面明鏡作為鑒照,現實中一再響起危險的警報。社論特別提出如下警告:「歷史教訓,殷鑒不遠。蘇聯解體前,蘇聯社會科學院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仍能代表工人的佔4%,仍能代表全體人民的僅佔7%,認為代表官僚、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卻佔85%。一個不再代表人民利益的執政黨,註定要『雨打風吹去』。」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