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運動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新唐人2011年8月15日訊】 按:12日,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終於在深圳拉開序幕,各大媒體沸沸揚揚報導大運會盛況。中國彷彿有著舉辦運動會的嗜好,自奧運以來舉辦熱情有增無減,每一座即將舉辦大型運動會的城市都會進入一段較長時間的全民總動員。奧運會結束的時候,我就曾經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運動們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當時還著文一篇,向不斷狂熱的盛會潑涼水。時至今日,當中國仍樂此不疲地舉辦名目各異的運動會時,這個疑問仍然心頭盤旋。

2008年8月24日年第29屆奧運會剛剛在北京謝幕,2009年11月2日11屆全運會又在山東濟南隆重開幕,接下來就是2010年11月12日在廣州舉行的第16屆亞運會和2011年8月12日深圳舉行的第26屆大運會……各種運動會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然而,這些名目各異的運動會除了讓舉辦城市在建設方面迅速擴張而外,是不是真的達到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目的呢?

考察運動會的意義,大致有三:一是娛樂,例如籃球、足球、橄欖球等高技巧性競技項目;二是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追求人類的極限能力;三是全民健身教育,也就是運動員作為表率,所有人類共同努力,提高人類身體素質。注意,是「人類」,而不是「運動員」。在這三條意義中,娛樂應該不是其主要目的,可忽略不計;追求極限也意義有限,不值得這麼大張旗鼓。最有意義的當是第三條提高人類身體素質,然而,也就是這一條,運動會的作用讓人難以肯首。

有個笑話講:一個有人問一個足球教練,什麼是足球,他回答,「一項11個需要休息的人在場上奔跑,上萬需要運動的人在看台上觀看的運動。」所有的運動會,不過如此而已。

一直以來,都把奧運會當作了人類精神財富的體現和象徵。然而,事實上,現代奧運會已經完全背離了其出世時的初衷。變成了純粹物質財富的追逐和角斗,所謂「更高、更強、更快」已經成為口號,實際上呈現出來的卻是「更黑、更暗、更陰」:運動員為了獲取好成績后所帶來的巨大物質財富,不惜採取各種手段,包括興奮劑,以及各種陰謀詭計和醜聞。

奧運會無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說都是對人類精神的摧殘和褻瀆.在這個賽場上,充斥著可怕的競爭,勝利者狂歡,失敗者悲痛欲絕.這哪有一點人類的友誼和諧和美好在裏面?為了競爭,同胞和夥伴可以不顧一切的自相殘殺,充斥著嫉妒,厭惡,這一切都是為了兩個字:利益.有人說奧運會可以促進世界和平,這更是睜大眼睛說瞎話.我們國家在奧運會申辦過程和主辦過程中,有多少懷有一己私利的國家,團體和個人,從中做梗,挑動仇恨和陰謀破壞活動.某兩個奧運會參賽國家更是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典禮當天同時開戰,希特勒更是一邊打世界大戰一邊主辦奧運會,這些例子都說明奧運會對國際和平無助。

就其可以發展體育運動,促進人民的身體健康而言,也名不副實。發展體育運動一定要搞這種殘酷的竟技體育嗎? 不要說對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大的促進左右,就是對運動員本身來說,也是弊多利少,多少運動員年年輕輕就傷病滿身,甚至完全喪失健康和生命,如果偷吃興奮劑的話就可能更危害健康.除了極少數成績突出的運動員因此而大富大貴之外,大部分普通運動員最後都不等不遺憾地離開了其奉獻了幾乎是全部青春的運動場,啥也沒得到,還可能耽誤了其他的人生的機會……甚至導致了人生悲劇,這樣的例證還少嗎?如果真的要發展人民體育的話,完全可以把那些用在竟技體育和獎勵運動員上面的金錢花在普通民眾身上..多建設幾個大眾級別的體育場館,不要讓老百姓沒錢去運動。所以,我們看到:在奧運會上,我們獎牌數量雖然世界第一,但我們國民體質狀況卻不容樂觀:在我們這個高度城市化的社會,人們的運動空間越來越少,乃至孩子踢場球也要繳錢。中產階級缺乏鍛煉,知識分子中年早逝,國民體重越來越重。

從1992到2002年,肥胖症患者增加了一倍。根據衛生部的統計,7.1%的中國人患肥胖症,22.8%的國民體重超重。在大城市危機更為嚴重。60% 的北京人超重。肥胖症蔓延到孩子中。另外,還有1 .6億中國人患高血壓,兩千萬中國人患糖尿病。我們還不必提因污染而日益增加的呼吸道疾病,那些正在面臨困境的「艾滋村」。「東亞病夫」是晚清至解放前西方社會對中國人的污辱性稱呼。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終於有了健康成長的社會保障,但是,即使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如果以全民健身質量來衡量,如果去除「東亞病夫」這一稱呼中的污衊不實之處,這一頂帽子仍不能說已經被完全摘掉。

我們可以和美國比較一下就能看得清楚。美國人也不是天生就像現在這樣愛運動。在1960年代初期,美國的中年人是不運動的。根據2000年的一個調查,美國每月參加戶外運動的人,從1994年總人口中的50%上升到1999年的67%。其中有30%的美國人每年參加五種以上的運動。健身房的會員在1960 年代幾乎是零,到1980年代中期就增加到1500萬人,到2000年則有3280萬人。另外許多公司在工作場地設立健身房。如今的美國人,大概每周工作 40個小時,業餘時間也有40個小時。從1965到1995年,美國人的每周業餘時間平均增加6.2個小時。結果,美國人業餘活動(如運動、看電視、文化活動、宗教活動等等)的時間都有所增加。但是運動的時間增幅最大,達到200%。誰是體育強國,不是金牌所能說明的。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每屆比賽的舉辦地,攀比之風越來越厲害,花費的錢也越來越多。這次全運會據說就花了2000個億,因此全運會結束不久,就有香港媒體指出:「在中國正努力擺脫經濟危機影響,而且失業率正在上升的情況下,組織者是否應該花這麼大一筆錢用於一場不到兩小時的表演?把這些錢用到教育或醫療上是不是更好一些?」而據官方公布的,08年的奧運會花費將近3000億,民間調查后卻得出實際花費為13700億。

就是出於以上原因,著名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鄭也夫曾言辭激烈地表示:「全運會早該取消」——鄭也夫在其博客中稱:「我早就反感全運會。五年前就撰文鼓噪:願全運會早日壽終正寢。那時主要講全運會無趣,五年過後,發現無趣是依然無趣,骯髒竟更加骯髒。全運會上最要緊的就是比各省的金牌總數。各省領導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全運會一定要開,金牌總數一定要公諸於世,媒體一定炒作,觀眾一定議論,他們丟不起這個臉。只好強力推出本省的金牌政策。」鄭教授還質疑:納稅人憑什麼為這個雞肋花錢?他呼籲:大家一起喊起來,不為腐敗、無聊的全運會花錢。全運會(這樣的比賽),我想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吧,是中國的特色。但現在看來,這個比賽利越來越少,弊越來越多。太功利,全運會變成了名利的追逐場,很多假冒偽劣的東西都出現在裏面。興奮劑、改年齡、假球、黑哨,一些運動員的歸屬等等。

總之,當一項社會活動失去了它本來意義,而只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時,這項活動就應該走入歷史。

文章来源:《价值中国》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