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政府喉舌被桑蘭「割喉」

【新唐人2011年8月11日訊】桑蘭來美國打巨額索賠官司的新聞,在中國官方媒體上現在基本消失了。這跟當初鋪天盖地的報導,而且多是正面評價,甚至稱讚叫好,形成鮮明對比。

從中國官媒報導桑蘭案的這一變化,可以看出今天在中國從事新聞工作,簡直比二十多年前還噤若寒蟬。四分之一世紀前的八十年代中期,國內就有報紙可以在言論版討論、批評「一黨專政」,可今天桑蘭提了「中國是極權主義體制」這幾個字,整個中國官方媒體就都立刻消音了,連新聞報導都不敢提了,已經可憐到連擦邊球都不敢打了嗎?

如果中國媒體從一開始就認為桑蘭案是胡鬧,不值得報導,那今天的不予理睬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桑蘭案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民事訴訟,但中國官方媒體一開始報導得相當熱鬧,曾一度成為最熱門新聞之一。尤其是,在最初報導的時候,表現出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情緒,任由桑蘭的律師一面之詞地編造什麼「因為桑蘭不是美國人,是中國人,所以美國保險公司歧視她」的謊言,用莫須有的桑蘭被美國「種族歧視、國籍歧視」罪名,來煽動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當時媒體的熱度,明顯來自政治因素,因為桑蘭是去「告美國」,跟美國那兒去「維權」。CCTV主持人甚至呼籲民眾支持桑蘭去跟美國「維權」。他們根本也不做點背景調查,這個官司到底跟美國「種族歧視、國籍歧視」有沒有關係?

事實上,據新華網,《新京報》曾經報導,桑蘭經紀人黃健說,「桑蘭獲得一次青聯委員的提名,需要找單位盖章,但體育總局說桑蘭不是我們的人,這讓桑蘭很委屈。從那時起她便有了維權的想法。」既然這樣,應該去跟體育總局維權呵。但黃健說:「告體育總局什麼?沒有賠款?沒有負責?沒定工傷?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於是他們由於對中國體育總局不滿,又不敢告、不能告,就轉向告美國機構和個人了。對這種荒唐,中國媒體竟然一窩蜂興致勃勃地正向報導。

那麼官媒最初那些「幫桑蘭跟美國討說法」的勁頭怎麼突然降溫,甚至嘎然而止了?就因為最近由桑蘭簽字、向美國法庭遞交的新動議書中有這樣的文字:中國仍是極權主義體制;中國國家領導人不是民主選舉產生的;被告曾跟中國高層領導人合影——意指「官商勾結」欺壓桑蘭。

這下國內外官方媒體都傻眼了,集體得了「失語症」——對桑蘭的「極權說」一個字都不敢報。剛指望桑蘭真能代表中國人民勇敢地去跟美國人較量之際,卻突然發現這位「民族代表」竟回過頭對他們說,你們是極權,你們不民主。桑蘭甚至還在起訴書中表示,她在中國只有每月230美元的收入,也沒有醫療保險。

對中國媒體,當然完全不能按西方媒體的專業做法去要求,但僅僅是從技術層面,從新聞處理的完整性角度,也應該就此做個中性報導,對關注桑蘭案進展的讀者有個交代,既然當初已經大張旗鼓地報導了。桑蘭作為一個「全國青聯委員」代表中國形象的「申奧大使」,居然向美國法庭說中國是極權國家,這當然絕對是新聞。即使從官方角度考慮,也頗有新聞價值。所以這是一個極容易,或者說絕佳機會打擦邊球的新聞。無論用中立、或批判的角度,無論從新聞、還是娛樂角度,都是可以處理的。

你看,從官方角度,中國政府花大價錢雇遊說團、在美國電視上、在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做巨額廣告,打造中國形象,可這個代表中國形象的「奧運大使」居然如此 「污蔑」中國政府和國家領導人,更用謊言「污蔑」中國的社會制度——這麼一個受到國家重視的名人、國家給了巨大榮譽、優厚待遇的人,居然說她只有遠低於普通人的收入,甚至沒有醫療保險,這難道不是對中國的一大諷刺嗎?

许多中國異議人士,用真實來批評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他們不容忍,在媒體上批判。而桑蘭用謊言控訴中國,他們反倒默许了。這真是咄咄怪事。

本來很想為桑蘭做啦啦隊的中國媒體,結果因桑蘭的一句「極權主義」,就完全噤聲了,好象被桑蘭「割喉」了。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2011年8月10日

文章來源:《曹長青網站》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