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稱報導得罪相關公司被惡意清攤

【新唐人2011年5月12日訊】 大陸《財經》雜誌在北京遭惡意清攤,多處報攤雜誌被“包圓兒”(清購)。主編稱因報導得罪相關公司。

據《法制晚報》報導,最新一期《財經》雜誌疑因報導內幕交易牽涉到幾家上市公司11日在中關村等地區被惡意清攤。雜誌社主編羅昌平稱已經知曉是哪家公司所為,但該公司堅決否認。

微博爆料《財經》雜誌被“搶”購

11日上午11時許,《財經》雜誌執行主編羅昌平在新浪微博中發文稱,“最新一期《財經》在中關村、西直門等地被人惡意收購,多次補刊無濟於事。”

羅昌平稱,本期雜誌中《隱莊肖時慶》一文報導證監會前官員受賄1546萬元、內幕交易獲利約1億元,牽涉到六家上市公司,因此“相關公司安排人在報刊亭大舉清購”。

隨後,《財經》雜誌官方微博將該文中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全都列了出來,七家(比羅昌平微博多提及一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青島金王、九芝堂、千金藥業、億城股份、太平洋證券、國元證券和國金證券。

實地走訪 中關村不見《財經》蹤影

11日下午,《法制晚報》記者走訪了中關村新東方總部、海澱圖書城、科貿大廈、中科大廈、太平洋大廈、海龍大廈附近的十餘家報刊亭,均沒有買到最新一期的《財經》。

據多家報刊亭老闆介紹,報刊亭一次訂購該雜誌不到10本,平時一周左右賣完,但昨天上午到的貨,下午1點到4點之間就被人一次性買走了。

報刊亭老闆稱,這些來收購的人都是一次性將所有《財經》買走,有的說是郵局的,有的說是雜誌社的,還有的說自己是外地來的,但所有人都拒絕透露“包圓兒”的原因。

而在西直門一帶,清購則沒有這麼嚴重,多數報攤上還都擺放著最新的《財經》雜誌。

無相關規定難界定“惡意”

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表示,對於這種惡意搶購行為,目前相關部門稱還沒有明確規定。“買一百本和買一本一樣,都只能界定為消費者,我們無權處理。”出版局工作人員說。

專家點評:是對報刊和讀者雙重權利的侵犯

12日上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教授認為,這種惡意搶購行為不但侵犯了報刊的監督權和發行權,還侵犯了讀者的報刊選擇權和新聞知情權,是對媒體與讀者雙重權利的侵犯。

尹鴻教授說,現在僅能夠借助媒體的多元化來對抗這種對公共輿論的侵犯,例如發佈網路資訊等。實際上這種搶購方式其實是弄巧成拙,不但不能制止消息的散播,反而還起了推動和加速作用。

《財經》報導《公共安全賬單》

前不久,《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對中國6244億元的的天價「維穩費」進行報導,招來了中共媒體《新華網》的猛烈攻擊,並聲稱中國只有“公共安全支出”,沒有“維穩費”,指責《法廣》偷換概念。

《財經》雜誌9號刊登了題為《公共安全帳單》的文章。文章開篇指出,維護社會穩定,在國外,這個概念屬於公共安全範疇。而在中國,“維護穩定”和「綜合治理」、「嚴打」等,共同構成了官方表述辭匯。

文章還提出了“維穩”的內容,不僅包括日常治安、打擊犯罪、應對群體性事件、還包括可能引發輿論不安的私人矛盾,以及各種公共政策和政府工程中的相關考量。

文章經過種種數據的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當局的6000億元公共安全支出,並不能完全涵蓋直接或間接用於維護社會穩定的費用。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