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話結束 人權爭議大過戰略經濟

【新唐人2011年5月11日訊】 第三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5月10日在美國華盛頓結束,在此次對話中,美國方面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之強烈十分引人注目,人權關切成為這次年度對話的中心議題,人權爭議大有蓋過本屆美中戰略和經濟對話其他議題之勢。

就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美方在對話的第一天就主攻人權。9日的開幕式上,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里都用直率言辭批評中共的人權紀錄。

希拉里•克林頓週二在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採訪時說,中共人權紀錄「非常糟糕」。

她說:「他們(中共當局)害怕了,他們試圖阻止歷史,這是徒勞的。」

副總統拜登開幕致詞,明白表示奧巴馬堅信保障基本權利和自由才是“促進社會長期安定的上策”。國務卿希拉里繼而表示,中國對人權採取行動,影響蔓延到國外,包括在美國政壇引起反彈。

白宮說,奧巴馬與中共副總理王歧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會晤時強調,他支持言論和資訊流通自由,以及政治參與權利等普世價值。也再一次就北京最近針對民主運動人士展開維安鎮壓一事,表達了直截了當的關切。奧巴馬對兩人表示,北京最近數周鎮壓人權,規模為好幾年來所僅見,令人關切。

經濟對話雖有所獲 化解分歧道路漫長

星期二(5月10日),美中第3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閉幕。儘管雙方在致辭中均表示,對方在其關心的核心經濟問題上做出了承諾。但是,兩國在經貿方面存在的廣泛分歧並不會因為這些承諾而在短期內消除。

美中雙方簽署了《中美關於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和經濟合作的全面框架》。該檔從經濟、貿易、投資、金融以及國際經濟合作等領域確定了中美雙方未來的合作方向。

美國敦促中國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中方則要求美國放寬敏感的高科技出口。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對話結束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中國能夠讓人民幣更快的,在更寬的範圍內升值。

蓋特納說,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不僅對中國抑制通貨膨脹來說非常關鍵,而且對管理資本進入的風險來說也是十分關鍵的,另外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導向,讓中國經濟的增長轉向由內需來帶動,也是十分關鍵的。

中國副總理王歧山在閉幕致辭中說,中方在此次會談中也得到美國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承諾。他說:“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系改革中公平對待中國,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管制;並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不過,王歧山所說的美方在這兩方面所作的承諾,受到一些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的質疑。《美國之音》報導,華盛頓經濟智囊機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說,美方不可能就此做出承諾。

拉迪說:“如果美方任何人提到美國將在其中任何一個方面有所行動,我會感到震驚。第一個問題(高科技出口管制)受到許多官僚政治因素的制約,因此向前推進的 可能性不大。我也不相信奧巴馬政府有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意願。我認為他們會拖到最後一刻。他們不會放棄手中的這個工具。因為這會使得美國在向世貿組織 就中國產品進行申訴時有更大優勢。”

拉迪的看法與許多分析人士在本輪對話召開前夕所做的預期基本一致。他們並不認為這樣一次對話能夠顯著縮短兩國間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長期存在的差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