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4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2日電)日本核災,百貨多停止採購災後日本水產農產,但仍期望政府對日本食品持續把關;專家普遍憂心檢測標準作業、禁輸範圍過小、分層把關未落實,學界將推動輻射把關觀點多元化。
日本核災發生以來,銷售日本進口食品、水產的百貨通路,首當其衝,目前架上所售日本商品,都是災前就運抵台灣的貨品。
以百貨為例,自營超市的新光三越百貨已改售台灣直送的海鮮。太平洋SOGO百貨的水產則與日系百貨大葉高島屋一樣,都來自日商中島水產,中島水產更早於政府決策前, 3月14日就不再從日本輸送水產到海外市場。
大葉高島屋並說,中島水產告知在台所售水產除持續銷售災前進口的冷凍水產,預計可售至5、6月,往後改自加拿大、美國、澳洲進口;生鮮壽司水產則已使用基隆與東港的水產。
日本尚在核災期間,生態污染循環卻已展開,連日本全國農協都擔心影響範圍擴大,而台灣在災前進口的商品也將售罄,預計災前進口的乾貨,5、6月賣完,未來進口貨品,業者期望政府把關,確保安全消費。
不過,就當日本處理核災能力受到民間質疑的同時;台灣檢測輻射機關及人力有限,出現鄰國驗出碘131,台灣卻獨漏事件,引發輿論及專家的擔憂。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他看作業人員用儀器掃過青森蘋果的作業方式讓他搖頭,不知是標準作業沒訓練好,還是不懂,當輻射量低時,應先用試紙擦,再驗試紙上的塵才是;食品是要吃下肚的,應該要落實嚴謹的標準作業。
食品、還有嬰兒及孕婦用品都要嚴加把關。林杰樑進一步質疑,驗出微量輻射塵的商品,怎麼會只有象鼻蚌跟生蠶豆兩件?他說,不只是災區,即使是災區附近的產品都要仔細驗;還有嬰兒跟孕婦用品也要嚴格把關,因為細胞增長分裂時,最易受輻射傷害。
學者認為台灣對輻射監控能力與人力事實上就是不足。林杰樑及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就說,α射線雖可用一張紙擋住,但若吃下肚,卻比β、γ射線更毒,毒性是β的1000倍;然而台灣只驗γ射線,而鈽就是α射線。
吳家誠就坦言,政府在檢查重金屬、環境荷爾蒙及農藥方面的缺口,還有民間及學術機構可補強;但是台灣根本沒有全面監控輻射物質的能力與人力,加上只有官方發布檢驗結果,形成了選擇性說明。
他舉例,只談碘131半衰期僅8天,卻不談終身致癌率是碘131 3倍的碘129,且碘129的半衰長達1600萬年。
輻射專業機關太單薄,專家建議儘速召開全國專家會議,廣納各界專家意見,修補輻射監控不足與缺失。
林杰樑、吳家誠及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詹長權都擔心,監控食品的衛生署、監控環境的環保署、監控水產與農作物的農委會都沒有輻射監控能力,只有與台電公司財務關係緊密的原能會能驗輻射,可是又無法全面監控。
詹長權並說,只要涉及跨部會,彼此間就會互踢皮球,如此不利台灣未來的輻射污染監控。
3位專家都強調,台灣在慶幸核災不是發生在台灣、台灣對核電的依賴未若日本高的同時,政府應該正視台灣的輻射監控能力與人力不足,儘速召開全國專家會議,補齊多元觀點與資訊,研議更有效的監控對策。
詹長權並主張,不只政府公布的日本 5縣產品禁止輸入,應劃設到災區 150公里範圍都不能輸入,並依災前、災後劃設分級檢驗,例如災害期間非災區日產品要嚴格把關,災後對非災區日產品嚴格監控,即便經過許久的淨空除污後,日本已恢復輸出,還要面對非災期的災區產品。林杰樑呼籲,政府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