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超8成人反映民意徵集走過場

【新唐人2010年12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2010年,大陸有些地方進行了網絡民意徵集活動。在民調中,官方進行議題設置,再自己做非專業的調查,這種“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狀況引起公眾的質疑。社會調查中心通過一項網絡調查顯示,84.5%的認為民意徵集“存在走過場現象”。

大陸媒體報導,2010年,大陸不少執政部門在車船稅立法、拆遷條例修改、北京治理交通擁堵等公共決策之前開始舉行民意徵集活動。

報導說,徵集民意活動方式,大多會在官方網站上通知。民眾質疑,官方網站的瀏覽量有多少未知;徵求意見的時間太短;官方進行議題設置,再自己做非專業的調查,能否保證客觀、真實?

報導中指出,不少執政部門徵求民意,往往限定徵求意見的範圍,徵求的形式也比較單一,公眾意見內容缺乏公開和反饋,政策制定中意見採納與否也沒有予以說明。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雖然網絡民意很重要,它只能代表部分群體的意見。還應到社區、工廠、農村等地,和不同職業的人面對面交流,徵求更廣泛的意見,使公共決策更有依據。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杜駿飛指出,在民調中“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狀況會讓公眾對民意徵求產生很多質疑。近日,吉林省永吉縣官方網所做的一項關於“滿意度”的民意調查中,只有兩個選項——“滿意”和“非常滿意”。

杜駿飛說,民意調查問卷設計、抽樣方法、數據分析和意見權重分配等環節的不規範,做後,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帶來負面影響。

杜駿飛表示,民調的結果應該公開;官方參考民意的操作規程應公開;政策博弈最終結果的論證過程應公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孟慶國表示,公共政策與公眾利益相關,制定政策前徵求民意應是最基本的步驟。如果沒有規範,民意徵集很容易流於形式。

民意調查發現,84.5%的人首選“存在走過場現象”,其次是“有的徵集缺乏對公眾的及時反饋”(70.3%),“民意徵集與政策制定脫節”排在第三位(69.8%) 。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