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跑不贏CPI 中國進入“奴時代”

【新唐人2010年11月23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物價飈升大陸近期最熱的話題。10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4.4%的情況下,部分經濟學家預測,11月CPI可能繼續走高。大陸媒體《南方都市報》刊文直指,在政府無法調和的持續通脹形式下,出現了“房奴”、“卡奴”、“菜奴”等“奴時代”之下無奈的“奴歲月”。

22號的《南方都市報》刊文《“×奴”流行只因跑不贏CPI》。文章說,此輪通脹,早在兩年前就埋下伏筆。國際金融海嘯期間的四萬億刺激計劃,還有多年的貨幣超發,雖然幫助中國抵禦了金融風暴的襲擊,但也帶來了信貸膨脹和流動性泛濫的負面影響。

文章說,最近幾個月,中國物價幾乎到處是漲聲一片,尤其是與人們關係最爲密切的食用油、蔬菜、糖等食品接連漲價,直逼得人們透不過氣來。因此老百姓的流行語“×奴”雖然只是一句戲言,但背後反映的是民生的艱難。

看看你是哪一奴?

節奴,指爲重大節日消費、交際而飽受壓力的人。很多傳統節日,在現時代有了更多的市俗和功利的色彩。節期間送禮之風流布已久,但是現如今送禮卻變了味道,過去人們更看重“送”的情意,現在人們卻越來越看重“禮”的分量,有許多人為了一些節日送禮甚至要花掉幾個月積攢下來的工資。因此現在很多人害怕過節,人們生活在這樣變了味道的“禮尚往來文化”下,產生“節奴”

孩奴,是一個新名詞,用來概括形容80後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為子女錢,80後孩奴而失去了自我價值體現的生活狀態。當上了孩奴的人,不敢生病,不敢高消費,不敢輕易換工作。

卡奴,卡是指信用卡,奴,奴隸。一個人使用大量的現金卡、信用卡,但負擔不出繳款金額或是以卡養卡、以債養帳等方式永遠都是一身債,一直在還利息錢。就變成信用卡、現金卡的奴隸,就可稱為卡奴。大多數是年輕人,卡奴這個詞首先出在台灣,各家銀行為了推廣自己的信用卡,辦信用卡的手續很簡單,而且鼓勵年輕人辦信用卡,有的人把這張信用卡用透支了,為了還款,就去另一家銀行辦信用卡去換這個銀行的債。依次,就被信用卡所奴役。

房奴,房是房屋的房,奴是奴隸的奴,意思是房屋的奴隸。“房奴”是指城鎮居民抵押貸款購房,在生命黃金時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佔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償還貸款本息,從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長期壓力,影響正常消費。房奴們的購房行為,已經影響到家庭的教育支出、醫藥費支出和撫養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質量下降,甚至讓人感到奴役般的壓抑。“房奴”這個名詞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社會所共同關注的熱點。2010年1月,房奴被收入新編的《漢英大詞典》,譯為mortgage slave。

車奴,原本是指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傢伙——明明養車很吃力還要買,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還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質量。現在,‘車奴’並不是貶義,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房奴”們的擔憂

據《天天商報》報導,隨著加息週期的到來以及房貸利率7折優惠的取消,不少購房者的還貸壓力大增。大部分房貸都將從明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利率。

加息以後,大部分房貸者將為房貸多掏錢不少有提前還貸打算。不少有提前還貸打算的購房者,事實上最擔心的還不是加息。房貸者最擔憂的,是房貸利率優惠從最低7折上調到最低8.5折。根據計算,這相當於加息三四次。

紹興縣在工行柯橋一家網點諮詢的市民說,他現在還有20多萬元的房貸未還清,最近加息以及7折利率優惠取消後,他算了筆賬,自己的房貸月供需要多還100多元,壓力更大了,所以他想提前還一部分房貸,減輕月供壓力。

百度在線“房奴”說,房租價格上漲,物價指數持續走高,已經讓很多人“氣喘吁籲”了,而在工資收入沒有相應增長的現實背景下,出台如此新規,對群租進行嚴格管制,無疑會讓公民的生活陷入“雪上加霜”的災難性困境,

菜價上漲催生“菜奴”的苦衷

據百度說,菜價的上漲也讓不少餐飲店開始頭疼,在慶豐街經營一家小餐館的李女士說:“現在競爭這麼激烈,誰敢輕易提價啊?為了保本只能少放一些貴的調料,青菜現在反而成了賠本生意。”自己已經開始琢磨青菜菜品提價,但又怕流失了老客戶。

菜價的上漲讓更多年輕的主婦感覺到了壓力,他們自嘲變成“菜奴”。於是,“盡量等菜場快下班再去買”,“鎖定一個固定攤位買菜”,“在陽台花盆裡種點蔥”等招數開始流行。

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買菜省錢攻略”——菜奴省錢36計:不趕早赶巧、買前多比較、學會看天氣、“偷菜”成時尚;團購族:小區團購正流行;囤囤族:一次買好兩年生活用品;特蒐族:互通情報結伴搜羅特價;網購族:敲敲鍵盤搜出最低價等等。

從“奴時代”到“怒時代”

房奴、卡奴、車奴、孩奴、節奴……顯然,這是一個“眾奴加身”的時代。

網友說,每一個“奴”字,都代表了幾多辛酸,更代表了在時下環境中的被動語態——價格上漲,百姓只能是被動接受,聽著專家們的寬慰式勸告、暢想著遙不可及的調控效果,最終就轉化成這一代人的人生寫照。除了默默地承受,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署名魏英傑的《中國進入奴時代》的文章說,這樣的社會現狀,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試想,當很大一部分人連起碼的教育權、居住權都無法獲得實現,這樣的社會還能正常運轉嗎?這麼來看,各種“奴詞”的流行,恰是對這個時代敲響的一記警鐘

魏英傑認為,為“奴”所困的人們看似為物質所牽絆,每日四處奔波,為錢操勞,到頭來不過是為了吃飽飯、交房貸,或者存起來給子女交學費。可進一步來說,物質不自由,精神亦難求自由。“奴”字當頭,實質就是對人們的雙重桎梏。這就發出了一個信號,任由這種局面發展、惡化下去,那些為基本物質和精神需求所奴役的人們,很可能化“奴”為“怒”,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從“奴時代”到“怒時代”,也許僅一步之遙。

可是,就在蔬菜、棉花、白糖、油……在迎來一輪接一輪的上漲之時,日前,中國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實踐證明,多年來中國GDP和物價上漲很平穩,物價能夠控制在群眾承受範圍之內。

而據統計,今年頭11個月,中國36城市蔬菜同比批發價上漲超過60%。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