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0日電)國衛院利用大型胰臟癌臨床資料庫,成功找出攸關胰臟癌患者術後存活期長短的基因標記。醫師說,若胰臟癌患者帶有這14個基因標記組合,代表存活期較短,這項指標可作為治療方針。
為了有效預測胰臟癌病患接受手術後復發的情形及存活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蔡坤志今天發表研究團隊發現的14個基因標記組合,可準確預測胰臟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預後情形。
蔡坤志說,研究團隊分析國外大型胰臟癌臨床資料庫,共分析101名胰臟癌病患,成功找出14個基因標記組合,若胰臟癌患者身上帶有這14個基因標記組合,就代表手術治療後,存活期較短,不到1年;若患者身上沒有這個標記,術後存活期較長,大約為3年。
蔡坤志說,雖然有20%的早期胰臟癌病患可接受手術治療,但最後腫瘤仍會復發,但臨床試驗發現,術前、術後的化學治療,可有效延長部分病人在手術後的存活期。
蔡坤志說,如果能先知道患者在術後的存活期長短,醫師就可以依照個人狀況,規劃治療方針,選擇適合的輔助性治療,未來希望透過生物晶片方式檢測,為患者個人制定適合的治療計畫,進一步改善胰臟癌治療預後。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0/11/20/a45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