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29日訊】湖北京山地區出現老人自殺屋,自殺洞,相當一部分老人因為患病,不願拖累子女,選擇到老屋或者荒坡,樹林,河溝,安靜地自我了結。這一消息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會長李寶庫在一個公開會議上透露的。這種悲慘的狀況說明,中國人養老難的問題在農村更為突出。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邀請廣東資深保險顧問張津郡先生和美國馬塞諸塞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者鄧小剛教授就此進行討論
記者:“說到養老問題,首先第一個問題,現在在中國的老人有哪些福利,像養老金或者保險?請問廣東的張津郡先生,您是保險業專業人士,從事保險行業,您對這方面應該比較清楚吧?”
張津郡:“對,我在國內還是比較清楚,大致來講是可以分為這麼幾個方面。首先像我們父輩這一代包括我們的父母,他們因為以前在國有企業工作,退休以後還是有比較好的待遇。可以說是我們年輕人交的錢基本上主要就供這些老一代來享受了。因為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存在先天性的不足,以前是由國家財政承擔,90年代進行了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之後,政府本身在社保基金上沒有很多投入,存在一個空帳運行的狀況。以前政府欠了社會養老資金一直沒有投進來,這個數額越滾越大,已經超過了1.3 萬億的缺口。但是不管怎麼講,我的父輩這一代包括我的父親,我的母親,因為他們都是在城裡,(還有)我的岳父母,所以他們還是有一個比較好的包括醫療的養老待遇。但是更多的農村這一塊兒,基本上這個制度它是缺失的。最近這一、二年在政府在農村搞合作醫療,或者新農保。但是這個剛剛建立,資金也比較少,起得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這個問題在農村是特別的突出。”
記者:“請問鄧小剛教授您的觀點?”
鄧小剛教授:“不同的人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層次比較高的人,像我的父母,他們的養老金一般是都可以支持。這樣的人我覺得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的養老金不是那麼富裕。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講,是要更多地去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因為他們占得比重還是很大的。(對)低收入人群怎麼能幫助他們解決他們養老問題?比如在美國就有老年醫療保險(Medicaid)。它是專門特別為(低收入人),如果你銀行存款每月不超過二千塊錢的話,政府基本上全包了。 ”
記者:“這個Medicaid的是醫療保險吧?”
鄧小剛教授:“老年的醫療保險,就是說他根本就不用花錢。”
記者:“剛才兩位都談到了中國的養老問題,農村比城市更難。農村有的地方就出現了老人的自殺屋,像在湖北有的老人他患了重病後,他就選擇到一個地方去——樹林、河溝。他自己了結,以免給子女增加負擔。張先生,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為什麼都難到這個地步呢?”
張津郡先生:“對。這個問題是應該非常讓人揪心的一個現象。主要原因是所謂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60年了,但是一直在搞城鄉二元的社會,農村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社會福利。按以前的做法就是養兒防老,農村主要靠子女來奉養老人。但是由於社會的變遷,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農村的年輕一代都到城裡,結果年齡大的老人不能去城裡打工,留守在農村,再加上醫療費用的昂貴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這是一個迫切的問題。政府沒有投入太多的財力建立一個保障體系。”
記者:“還要一個數據說,農村老人的自殺率高於城市老人的五倍。鄧教授你看這個是不是跟養老問題也有關係呢?”
鄧小剛教授:“對,我覺得是有關係。純粹從自殺的角度來講,一般來說老人自殺率要比年輕人高,這是世界普遍現象。但是像中國這種現象,農村比城市高五倍的話,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可靠,是不是在大規模數據基礎上得出來的,如果是可靠的話,那麼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引起社會巨大關注的現象。到底湖北農村自殺屋的現像有多普遍,老人真正死亡的原因,是真正自殺死亡?還是由於其他病因的自然死亡?如果說這種數據如果真正可靠的話,確實是非常嚴重的。剛才張先生也講了,中國社會、中國城市近30年來發展非常快,但是它是在城鄉二元社會,也就是說中國公民分成兩種不同成份、不同地位的,在城市裡有一種地位,在農村有一種地位,那麼戶口制度就決定了他們(的地位)。所以國家只支持在城市裡的,這樣減輕了國家的負擔,中國城市發展巨大變化的是在犧牲了農民利益的基礎上。所以政府應該對農民有更多的支持,能夠建立起適當的社會福利系統使公民能夠得到公平的對待。不是說天生生在農村里你就倒霉。你生在城市裡,生活的機遇要比農村好得多。這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社會應該想辦法來糾正這種不公平的現象。”
記者:“兩位專家都分析了二元戶口制度導致城市和農村人的養老條件完全不一樣,這種不公平在老人生活中有很大的反應。剛才說得是農村,現在說在中國的城市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也成問題特別是養老服務機構嚴重的缺乏。在一些大城市養老院的床位在大城市一床難求,有的要排很久才能排到。張先生在這方面您也有一些的實際的觀察吧?”
張津郡先生:“對。剛才您說的現像是存在的,因為以前我們國家老人養老這個問題主要是靠家庭來承擔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家庭很難承擔得起了。所以說是需要一個社會機制來解決,包括社會辦的養老院,包括社會保險制度的健全來解決這些東西。”
記者:“其實中國70%的老人還是依賴希望家庭來照顧他們,那麼張先生你剛才為什麼講現在家庭難以承擔照顧老人的負擔呢?”
張津郡先生:“因為年輕人也存在一個四二一這樣一個家庭結構,就是說一個孫輩兒的年輕人可能要負擔二個父輩,甚至四個祖輩的老人,負擔不了的。這些問題必須要靠社會的機制來解決,包括政府投資或者政府給以優惠政策建立養老機構,養老院的床位不夠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政府有比較好的政策來出台支持這個。我也知道有些人壽保險公司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把他們的一些資金投入到新辦的養老院上面來。當然他們不一定是有商業目的,但是如果政府能夠調控得比較好的話,給以優惠的政策和扶持,我想這個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是可以解決的。如果現在政府也不投入資金、也不出台這方面的政策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因為老齡化的趨勢現在是越來越快了。”
記者:“最後請問鄧小剛教授您的觀點?”
鄧小剛:“中國這種養老制度確實需要很大的改變,然後建立更多的養老機構能夠滿足城市裡各種不同層次人的需要,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問題,不但要用足夠的養老機構,還有有管理人員、護理人員,確實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夠逐漸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多謝二位的分析討論。”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