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8月4日訊】近日來廣州出現了捍衛粵語的群眾性抗爭運動,成為又一個大規模的群體事件,當局已經調派了大量軍警企圖驅散聚集在街頭的成千上萬廣州人。在中國社會復雜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背景下,為捍衛地方語言而興起的這個運動,可以說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說它在意料之外,是因為十多年來,中國所有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都是和事件發生地人民的切身經濟利益或者人身安危有關,多半是由於勞資糾紛,拆遷爭議和政府濫用公權,有很具體實在的物質,法律或者政治原因。但粵語保衛戰不同,它所保衛的不是房產,它所要求的不是補發拖欠的工資,它所為之憤慨的也不是一條死因不明的人命和官方含糊其辭的解釋,或者實在令人難以容忍的貪污和腐敗醜聞。相反,它要捍衛的是一種地方語言,而這種地方語言和任何特定個人眼下的利益很難說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但就是這種看來似乎很抽像的問題卻使得成千上萬的廣州人走上街頭,和主張推廣普通話,壓制廣東話的官方直接對抗。這樣的抗爭是沒有先例的,對官方和民間至今為止對大規模群體事件的解釋形成了挑戰。很多人或許會詫異:為了一個地方語言走上街頭,這算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它在意料之中,是因為它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民間獨立意識和官方強權之間的對抗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廣東官方以「適應亞運會」、「打造國際都市形像」由,提出將廣州電視台的主要頻道改成普通話,並在學校和社會上大力推廣普通話,是典型的以政治壓文化的行徑。千百年來,粵語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當今它在海外中華文化中的影響是一個無人能否認的事實。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多元性和表現形式的豐富,如果為了幾個眼下的具有“凝聚力”的國家面子工程就要拿它做犧牲,那麼中國其他的地方語言和文化豈不是完全可能為了政治原因而被送上斷頭台,到了最後除了以中央電視台的官腔為基礎的普通話,除了以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為標本的為盛世歌德的文化外一無所有嗎?
廣東官方對方言的打壓很難說是中央的授意,而更可能是以此向中央邀功,顯示“和諧社會”首先在廣東實現了語言的一統天下。這是典型的文化專制主義。所謂文化專制主義就是用政治權力決定文化問題,這也是毛澤東時代的遺產。今天的中國雖然離毛澤東時代已很遠,但政治權力對待文化的傲慢不但依然如故,而且在政府手中的經濟資源越來越龐大的情況下在某些方面有過之無不及。汪洋等人不過是官場上的匆匆過客,但他們卻要用自己手中合法性十分可疑的權力來決定一種有千百年曆史的語言的生死,還要用黨文化用來教化廣東人。黨官僚的狂妄已經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廣州人起而捍衛自己的方言,不但是一場反抗官方文化霸權的鬥爭,也是維權運動的新階段。廣州人在這場鬥爭中表現出來的為捍衛地方文化而奮起的精神,實際上是中國民間社會進一步成熟和登上政治舞台的表現。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