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地面積遽減 生態功能遭破壞

【新唐人2010年5月16日訊】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據中共官方最新數據,過去20年間中國濕地減少14萬平方公里,大約是4個台灣的大小。專家表示,中國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天然濕地過度開發和利用,使濕地的淨水和蓄洪功能喪失,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中共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與北京師範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以3年時間,完成3期全中國濕地分佈遙感製圖。該實驗室主任宮鵬說,中國因為經濟發展的需要,部分天然濕地被拿來開發。

宮鵬: 「濕地的減少主要是經濟的壓力和土地的轉化所造成的,以前濕地被看就是沒有甚麼用的,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動用的土地吧,像美國拿錢來修復濕地啊。」

宮鵬指出天然濕地開發和過度利用,使濕地生物多樣性、淨水和蓄洪的功能遭到破壞。

宮鵬:「濕地是地球的腎,當然主要是淨化水源,減緩洪水、蓄洪,濕地生產力比較高,水份充足,水壤肥沃,種類來講生物是最多的,對各種各樣的魚類、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據報導,1990年中國的濕地面積是36.6萬平方公里,扣除冰川積雪和凍土融化等形成的臨時濕地,目前實際濕地面積,只有21萬余平方公里是相對恆定的,20年來,中國的濕地面積減少了14萬平方公里。

新唐人記者熊斌、特約記者王倩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