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來臺 透視中共思想審查

【新唐人2010年4月23日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昨天(21日)審查大陸學生來相關法案引發朝野衝突。究竟開放陸生背後還隱藏哪些爭議?以下是我們的深入報導。

計程車司機:「以我們工人的立場我反對(陸生來臺),下一步他將來會拿證照,很多飯碗都不見了。」

逢甲大學電子系 吳俊砷:「在臺的學生會失去優勢,可能在薪資上,在就業上還蠻擔心的,我不覺得說不開放中國就不國際化了。」

逢甲大學國貿系 楊靜惠:「我覺得國際化是要一步一步來的,並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家,CUT(像我們現在有很多非洲、中東國家來的同學)也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家不對它開放,就代表我們不國際化了。」

陸生來臺就讀政策還沒有開放,不過立院週三為審查有關開放陸生來臺的「陸生三法」,就已經引發嚴重的朝野衝突,究竟藍綠爭執的背後,還有甚麼因素被簡單的忽略了?

立法委員 管碧玲:「這是中國來台灣學生的申請表,他們申請的第一關要先接受甚麼?要先接受思想檢查。先由(共產)黨總支部評價思想檢查,要進行筆試跟面試,要考甚麼,考思想,考政治跟英文,不管你念甚麼科都要考政治,還要接受兩個禮拜的培訓,並且要求他們要保證,服從這四點,毛澤東的這四個基本原則。」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表示,他的大陸學生,的確可以看出是經過篩選。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惠林:「比如說王丹,他在一個大學裡面做演講,可是演講的時候,陸生也有來參加而且人數是相對的少啦,可是他們就鬧場。所以關於思想方面我們應該要好好思考一下,應該要用漸進的方式,不要太急進。」

根據統計,二零零八年一年申請來臺的大陸學生,只有24人,不過到了二零零九年九月開學,就已經成長了十倍,達到了238人,而到了今年九月,來臺陸生將高達二千人。

教育是百年大計,吳惠林教授提醒,教育事業必須循序漸進,不能被僅僅視為產業。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吳惠林:「開放陸生跟ECFA同時來的時候,會讓台灣民眾起恐慌。」

新唐人亞太電視 陳政祥 李華 臺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