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主權風險可能損害全球經濟復蘇

【新唐人2010年4月21日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形勢報告中說,全球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的損失低於此前預期。不過,該組織警告說,不斷攀升的政府債務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20日發佈了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和《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全球銀行損失總額將為2.28萬億美元,比去年10月時估計的損失額減少了5,330億美元;其中美國銀行的損失預期從此前的1.03萬億美元降到了 8,850億美元。

該組織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管何塞·比尼亞爾斯(Jose Vinals)說,這應歸功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狀況的好轉。但是,他警告說,這個好消息並不意味著私有金融部門已經完全恢復;事實上,金融部門的復蘇仍然很脆弱。

比尼亞爾斯說,銀行資產品質的改善意味著銀行在消化損失方面所需的資本可能低於此前的估計,但是隨著債券到期及政府撤出援助計劃,銀行在今後幾年間仍將面臨資金困難。他說,這些壓力會影響到信貸復蘇。

比尼亞爾斯說:“由於銀行業面臨這些壓力,信貸的復蘇將會是‘緩慢、膚淺並且不均衡’的。因為資本市場只能部分抵消銀行信貸增長疲軟。此外,激增的主權借貸需求和較低的信貸供應可能導致私營部門面臨高利率或低信貸可得性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說,政府史無前例的干預行動對於世界經濟走向復蘇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政府債務的激增已經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最新也是最大的威脅。該組織的金融顧問比尼亞爾斯將希臘債務危機稱作是“驚醒警告”,但是他說,希臘並不是唯一一個存在主權風險 (sovereign risk)的國家。

比尼亞爾斯說:“危機後,顯著增加的公共債務和激增的主權風險是我們在報告中強調的一個最重要的挑戰。雖然希臘在這方面吸引了大多注意力,但是財政方面的擔憂並不僅限于一個國家。事實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債務在其GDP中所佔比例已經接近二戰以來的最高水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發達國家的主權風險可能會衝擊正在穩定的局面,並使得信貸危機演進到一個新階段。報告說,由於市場對舉債的支援意願下降,加上流動性正在被收回,因此新的影響金融穩定的風險已經浮現。

這份報告還指出,全球經濟的不同步復蘇也給新興市場的金融穩定帶來挑戰。報告說,亞太地區和拉美國家經濟強勁增長、貨幣升值和資產價格上升的預期帶動了大量投資涌入。但是,該組織金融顧問比尼亞爾斯說,對於一些市場而言,如此大的資本涌入並不見得是好事。

他說:“從歷史經驗看,強大的資本流入、資產價格上升以及信貸累積等結合在一起,曾經導致嚴重的金融失衡。目前我們沒有看到整個系統範圍出現信貸過度、資產高估的現象。但是在一些熱點地區出現了信貸或資產價格激增的現象。”

針對這些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該組織表示,各國政府需要在兩個方面採取迅速行動:其一是謹慎管理主權風險,在削減開支、增稅或者其他降低財政赤字的措施方面作出決定;此外便是要在金融機構監管方面達成一致,尤其要解決“太大不能倒”的問題。

──轉自《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