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鄉情─李氏古宅

【新唐人2010年3月30日訊】

提起台北縣的古蹟,許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林家花園」,但其實很少人知道,蘆洲有座屹立百年的李氏古宅,它那陳年的屋瓦,斑駁的磚牆,已經悄稍道出這百年來的痕跡,相較於附近高聳林立的大樓,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而一般民眾或許知道李氏古宅是座百年歷史的三級古蹟,卻鮮少有人知道其背後百年傳承的人文精神。

李氏古宅可視為三座四合院的建築合群,正身三進,帶左右、內外雙護龍,壁基用粗石砌成,塗上麻糬石灰,屋脊馬背型,全厝原有9個廳,60房及120個門,厝後果園兩側呈半圓狀,一如太師椅扶手曰「護台」。李宅格局方正,半室外空間的穿廊,形成極高的連通性,串連合院、方室、與大小中庭,配布出安適有序的生活空間及順暢溝通的和諧氛圍,也成就出家族團結,永保袓厝的集體共識。

傳世惟青簡 留耕有丹田

蘆洲李宅遷台始祖為公正公(名正一),1777年就隨著兩位兄長遠渡台灣發展,當時他才11歲,三兄弟選在族人比較集中的台北地區居住下來。當時台灣為新開發地區,到處都是荒地,因為在蘆洲沒有土地和房子,而且農田常遭水患,所以開墾耕作,建立家業非常困難。但在兄弟三人的辛勤勞動下,田園規模漸漸形成。

杏林春暖 行醫濟世

李氏古厝初建約於1857年左右,是由李氏第二代濯夫公(名清水)所建立的,清水公為人敦厚仁慈,用所學的醫術幫人免費看病及送藥,附近鄉親非常敬重他救人濟世的仁愛精神。

1895年發生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為了撫慰孤臣孽子的忐忑悲情及解決族人居住的實際需求,李氏家族決定擴建袓厝於現址,聘請了大陸名建築師廖鳳山來台主持工程。以建築形式直接表現家族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1895年至1903年,「蘆洲李宅」用了近9年的時間築造完成,動用當時十三村村民、佃農從宅闢建一條渠圳,經南港仔、洲子尾直通外港淡水河,方便郊行船運建材,也帶動蘆洲地方繁榮,這一幕鄉民互助施作的景象,是早一輩蘆洲鄉民的集體記憶。

敬執倫常 耕讀並蓄

李氏第三代士實公(名祐真),因為官篆樹華,故俗稱為樹華公。李樹華先生小時候就跟隨師傅學習,後來因為仕讀有成,1893年時兼任安平、鳳山兩縣儒學正堂,人稱「李老師」,掌管秀才科考業務,大大提升蘆洲文學風氣,聲譽名望榮耀一時。清朝光緒年間,曾經奉光緒皇帝賜加親至北京接受光緒授命,中門的扁額「外翰」題字與「丹桂九鼎」門神繪圖,都是經光緒皇帝賜頒題繪。

忠貞愛國 真氣節

李氏第五代友邦公(名肇基)是民國初年少有的台灣籍將軍,友邦先生小時在日本學校讀書,有一次與一個日本學生發生衝突,被當眾污辱,因此很生氣的說:「如果是在中國,情況就不同了!」,剛好被一位日籍老師聽到,不問緣由當場就賞一個他耳光,友邦先生說:「這是我所以終身從事台灣革命事業的原因,今日回憶,往事歷歷,猶在目前。」

友邦先生年少時就加入抗日文化鬥爭組織,而當時的李家大宅及院落,自然成為抗日文化演講及討論的理想場所,李友邦也因此與幾位抗日先賢如蔣渭水、王敏川等成為忘年之交,但這些行動卻也招來日本警探的監聽監視。

1937年蘆溝橋爆發「七七事變」,日本帝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國家的危難時刻,全國人民掀起了抗日的高潮,友邦先生也籌劃成立了「台灣義勇隊」及「台灣少年團」,巡迴戰地醫療前線傷患人員,為了克服經費困難與物質條件的缺乏,友邦先生開展了生產報國工作,「一面抗戰,一面建國」,是當時抗戰的重要政策,後方生產的重要性,是支援前方作戰的後盾。

 

歷經了二十餘年的中日抗戰,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戰敗,向盟國無條件投降,友邦先生帶回象徵台灣光復的第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然而命運弄人,最後友邦先生在白色恐怖時期中遭到陷害身亡。

文化古蹟 永恆無價

李宅的另一位抗日英雄,正是李友邦將軍的遺孀嚴秀峰女士。嚴秀峰為家裡唯一的獨生女,當時才17歲的她,因為中日戰爭國難當前,眼見家園已毀,嚴秀峰對父親說:「國家局勢日漸惡化,城鄉相繼淪陷,國家不保,焉有家存?您曾經對我講過花木蘭從軍的故事,難道您不希望您的女兒效法花木蘭嗎?請允許我去參加抗戰,盡一份國民應盡的責任。」父親在內心激烈的交戰與掙扎後對她說:「孩子,忠孝不能兩全,妳去吧。」

而在共同參加抗戰中認識了台灣革命志士李友邦先生,後因對民族國家理念的認同而結婚。抗戰勝利後光榮返鄉,卻因白色恐怖入獄15年,丈夫友邦也在白色恐怖下犧牲,出獄後為堅持討回歷史公道,伸張人權正義,鍥而不捨保存李氏祖厝並使沉冤得以昭雪。

1983年嚴秀峰女士主導並整合李氏七大房家族意見,為保存中華民族文化資產,維護中國文化資源,主動申請列入文化資產古蹟保存之一環,嚴秀峰女士為長期保存永恆無價之文化資產,犧牲鉅大經濟開發價值,延續歷史李氏精神,留存後世精神文化歷史遺產,意義非常淵遠流長。

五大精神的延續-教育

傳承百年的五大精神中不難看出,李家都有堅忍不拔,且願意為人民、社會、國家犧牲奉獻的精神。嚴秀峰女士放棄了數十億的土地開發經濟價值,選擇了不受重視的台灣古蹟保存運動,主張結合北部地區文化教育與觀光發展,希望能成為北部地區人文教育旅遊的重點,帶動蘆洲的進步與繁榮,期許李氏古宅能與學校教育做結合,建立當今最迫切需要的社會公共精神,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也需要台灣民眾的重視。

目前李氏古宅推出了許多人文活動,古禮抓周便是其中非常熱門的一項,執行長簡秋燕表示:「抓周是孩子的第一次性向測驗,目的是要提醒家長給孩子足夠空間去選擇,讓孩子順性發展。」過程中有些儀式,例如,抱高高,中狀元,目的是讓爸爸全心全力的支持,給小孩一個承諾,而母親則在旁邊給小孩鼓勵,這些活動都非常貼心的提供攝影,使全家人都能入鏡。◇

--轉載大紀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